本文目录导航:
宇宙的寿命还有多少年?
据了解,今年五月十二日,法新社援引欧南天文学研究组织的一份报告说,该组织使用一种特殊的望远镜,衡量银河系一颗代号为H E 1523-0901的恒星上的铀和钍,确定其年龄为一百三十二亿年,并声称该恒星接近宇宙的年龄。
如果这颗恒星是宇宙大爆炸后所产生的每一批恒星中的一颗,而且欧南天文学组织的测定也没有太大误差的话,那么,结合王先生上述推演的结果,宇宙至今的年龄应为一百九十二亿年。
此前中新社曾报道王先生推演宇宙的年龄为二百二十二亿年。
令人惊奇地是,这两个宇宙年龄数据非常接近。
据王先生研究易经的推演方法,认为宇宙的总寿命约为三百六十六亿年左右。
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今后还有一百四十四亿年,才会走完它自己的全部历程。
宇宙年龄之谜是什么?
宇宙的年龄有多大,这一直是科学家所关注的问题。
因为它是宇宙是否会膨胀的一个指标。
测定宇宙年龄的方法有很多。
用同位素年代法测量过地球的年龄为40~50亿年,月球年龄为46亿年,太阳年龄为50~60亿年,此法测定宇宙年龄为120亿年。
比较常用的还有球状星团测量法,它是借助恒星演化理论来测算恒星年龄,利用这个方法计算的宇宙年龄为80~180亿年。
如果从测定的最老恒星的年龄约200亿年来看,宇宙的年龄至少应在180亿年以上。
哈勃常数测定法是基于宇宙膨胀的观测事实确立的。
在一个不断膨胀的宇宙中,测膨胀速度可通过红移量的测量来获得。
测出邻近星系与我们的距离,再由此标定红移与距离的关系,就可提供宇宙的尺度,进而计算宇宙的年龄,因此测定出邻近星系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是最为关键的。
测量与邻近星系距离的方法有两种,每种方法测量出的结果也都有两种,即200亿年和100亿年。
还有人采用一种与哈勃常数无关的测定方法,测得的宇宙年龄为240亿年。
最近,德国的科学家测定出宇宙年龄为340亿年。
总之,运用不同的测定方法测出来的宇宙年龄都不一样,而且相差非常远。
由于宇宙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演化等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释,所以宇宙的寿命到底有多大,也无法给它一个合理的解释,有待科学的进一步研究。
宇宙的膨胀与收缩是怎样的?关于宇宙的生成有许多假说。
在我国古代曾有“盘古开天地”的传说,于是有一个假说观点产生了。
盘古花了8000年使天地分离这样一种用膨胀观点来描述宇宙产生的假说。
在西方,认为宇宙的膨胀或演化似乎是不可思议的。
《圣经》上讲:“一代消逝了,另外一代降临了,但地球是永恒的……过去是什么,将来还是什么;过去被做成什么样,将来还是什么样。
世界上没有任何新的东西。
”这种思想对西方的影响可谓至深、至远。
说它的影响深远,并不夸张,就连爱因斯坦也未能例外。
爱因斯坦在发表广义相对论之后,同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一起把它应用到宇宙研究上。
研究结果表明宇宙是动荡不止的,要么膨胀,要么收缩。
为此,爱因斯坦修改了自己的理论,使宇宙重新“静”下来,这使他铸成大错。
他曾不无遗憾地谈到,这次失误是“我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
俄国科学家费里德曼计算的结果表明,宇宙可能周期性地收缩和膨胀,也可能无限地膨胀下去。
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则认为,我们的宇宙原来装在一只“宇宙蛋”中,由于它的突然爆炸才逐渐形成现在人们观测到的宇宙。
在勒梅特的理论提出后不久,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利用加州威尔逊山上15米和25米直径的天文望远镜发现宇宙是在膨胀着的。
宇宙会永久地膨胀下去吗?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
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观测与研究。
能使宇宙中止膨胀的是引力,但它要达到一定的量。
能否达到这个量,要看宇宙物质的平均密度能否达到一个量(临界密度)。
可是,如果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其平均密度就难定了。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发现一种叫做中微子的基本粒子质量不为零。
如果它得到确认,宇宙物质就会超过临界密度,宇宙膨胀就会中止。
宇宙年龄测定也是宇宙膨胀与否的一个指标,但宇宙年龄测定的难度很大。
目前为止,虽然可以检测宇宙的膨胀还是收缩,但都缺乏可靠的证据,但科学家相信人类迟早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地球的寿命是多少?至今已经过了几亿年?
地球至今已经存在大约46亿年了,至于它还能够存在多长时间那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事情了!但是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它已经存在50亿年,还有50亿年的寿命!在大约50亿年之内,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太阳的核心将发生坍缩,导致温度上升,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太阳开始把氦元素聚变成碳元素。
由于氦燃烧产生的能量比氢燃烧产生的能量多,因此太阳的外层将膨胀,并且把一部分外层大气释放到太空中。
当转向新燃料的过程结束时,太阳的质量将稍微下降,外层将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运行的轨道处(这时由于太阳质量的下降,这两颗行星将会离太阳更远)。
由于太阳能量的增长与半径增长不相称,太阳表面的温度将比现在低,从而变成一颗红巨星。
这颗红巨星经过几十亿年后,氦燃料也将消耗完毕。
像第一次消耗完氢燃料一样,太阳的内核又会收缩,内部温度上升。
对很大的恒星来说,这一次坍缩会导致碳元素的聚变。
然而由于太阳的质量不足以产生碳聚变,这样它将变成一颗白矮星。
随着内部温度和光度的降低,最终变成一颗不发光的黑矮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