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 关于地外生命探索方面的报道
- 1.仿写:宇宙生命之谜
- 1. 仿写宇宙生命之谜第三自然段,应该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
- 2. 宇宙生命之谜
- 3. 征文1000字生命之谜
- 4. 宇宙生命之谜全文
- 5. 宇宙生命之谜
- 行星是怎么诞生的?
关于地外生命探索方面的报道
地外生命探索说到地外生命,普通大众最先想到的莫非就是外星人啦,但是他们存在么?不得而知。
我们从其他地方找到一些线索,可以计算他们存在的可能性。
普通大众认为只要有水,有光,温度适合,有氧气,就能存在生命,其实这个想法是非常单纯的。
其实生命的存在的条件很多比如:一个星系群不能拥有过多的星系、只有螺旋星系能够存在生命、星系的外围物质密度低不适合存在生命,内部引力和各种高能射线又使得生命不能存在等等条件。
要说形成地外文明的概率,一些看过书的人都知道一个著名的德雷克公式:银河系中的高等文明数=恒星总数×恒星拥有行星系统的概率×行星系统中产生生命的概率×生命中产生智慧生命的概率×智慧生命进入技术时代的概率×技术时代的平均持续时间÷银河系年龄。
很多人用这个公式计算过,答案千奇百怪。
但是我却不认同那些答案。
就拿“行星系统中产生生命的概率”这一条来说吧,这个概率必定低的让人难以想象,举个例子:生命形成中不可缺少的蛋白质的组成概率就非常低,甚至可以说蛋白质根本就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上。
胶原蛋白,一种普通的蛋白质,由1055个氨基酸分子组成,他的形成概率就相当于一台有1055个转轮的老虎机,每个转轮上有22个图案,每个图案代表一种氨基酸分子,现在要让你摇动把柄,并且让所有的图案都准确无误排列,你才能制造出胶原蛋白来。
人体除了胶原蛋白以外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蛋白质,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氨基酸组合顺序。
可以想象“行星系统中产生生命的概率”有多低了吧,当然啦有人不服我这种说法,认为宇宙中有这么多的星球,一定有地外生命存在,那么我告诉你,1055个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变化种类比人类已经观察到的宇宙中的原子数量还要多。
有科学家比喻称形成一个蛋白质就像是一场大风暴过后你发现你家后院留下一架完好无损的大型喷气式客机一样。
如此一来,我们应该感谢上帝了,生命真是一个奇迹啊。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都力图解释生命的形成,当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后,“胚种论”就出现在了人类的视野中。
胚种论主要就是说:“生命来自外星,我们是小绿人的后代。
”胚种论还是有致命的缺陷,它并没有解释生命的形成,而是简单的把一切都推给了小绿人,这一点就连胚种论的支持者也难以回答。
电影《火星任务》就是一部支持胚种论的电影,外星人告诉我们,我们是他们的后代,我们拥有和他们非常类似的DNA,是他们在几十亿年前把DNA投入了地球海洋,使得地球上面出现了生命。
其实《火星任务》里面讲述的这个过程还是有缺陷的,我们在后面会做介绍。
我们还是应该支持伟大的进化论(这里插句话,其实进化论的提出者并不是达尔文,而是一名叫马修的园丁,可惜的是那位马修先生并没有专门为他的发现写书,而是把他写在了一本叫《海军用木与森林栽培》这部书的附录中,不光达尔文没注意,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没注意到)。
生物是从非生物进化而来的:质子、中子、电子组成原子,各种原子组成分子,各种分子组成有机聚合体,各种有机聚合体组成了原始生命。
先从微生物进化到原始植物,再进化到无脊椎生物,再进化到脊椎动物,3亿年前,脊椎动物和一些无脊椎生物适应了陆地环境。
最早登陆的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进化为爬行动物,一部分进化为鸟类,最后一部分进化成了哺乳动物。
我们是进化的产物。
接下来说遗传,你的每个细胞有46对染色体,23组来自你父亲,23组来自你母亲。
你的身体里有99.9%的细胞拥有相同的染色体(只有红细胞,生殖细胞等因为组织原因,只包含了不完整的基因)。
基因又称脱氧核糖核酸俗称DNA,它保存在染色体内,掌管着遗传。
它可以称的上是地球上最最特别的分子。
DNA的工作非常的简单,它的一生就是为了生成更多的DNA。
可能你听说过各国科学家在竭力绘制人类基因草图,你肯定会纳闷为什么要这么多的人一起研究,看了下面的一组数字你就会明白,一个单位长度的DNA拥有32亿个密码字母,可以产生的组合1后面跟30多亿个0。
DNA它自己单独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它必须和蛋白质同时存在才能发挥其功效,这就是《火星任务》里面的错误:外星人光光投放了DNA却忘记了蛋白质。
DNA离不开蛋白质是因为DNA除了会复制自己以外什么也不会,而蛋白质却不能复制自己,所以它们两者需要共存。
但是他们两个的合作却不这么轻松,DNA和蛋白质使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需要共同合作就必须找一个中介,这就是RNA,RNA他是一种核糖体,他能把DNA理解的语言翻译成蛋白质听得懂的语言,给蛋白质下达命令。
因为我们都是人类,我们DNA非常接近,所以人与人之间的DNA有99.9%是一样的,剩下的0.1%的DNA我们称为单-核苷酸多样性(SNP),它决定了我们之间的性格,外貌等等差异。
有人认为氧气是生命形成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地球上面的生物适应氧气完全出于迫不得已,最早一种叫蓝绿藻的原始生物他在吸收水分过后吸收了氢元素,排出了氧元素,让大气中的含氧量迅速上升,几乎当时所有的生物都因为迅速升高的氧含量而丧命,无数的生物灭绝。
幸存下来的生物适应了氧气,我们就是他们的后代。
即使现在一样可以找到厌氧的生物,侵入我们身体的大多数细菌都是厌氧的,我们的白细胞能够杀死他们也都是氧的功劳。
生命是如此的负责让你难以置信吧,下面让我们讲讲现在的伪造的外星人新闻的识别方式。
现在的一些小报上面会说什么火星上有火星人啦,金星上有数万座城市遗址啦以及其他等等消息,其实这些消息都是骗人的。
这些说太阳系内有比地球生物更加高级的生物其实都是错误的。
太阳系的行星形成时间大致都是一样的,45~46亿年前。
地球上的生命其实也算形成的很早了,38.5亿年前,甚至在地面还没完全冷却的时候,在地球上的某个地方有一小团化学物质抽动了一下,原始生物就形成了。
发展的速度不会相差太大的。
还有一些的报道更加玄乎,比如“英国某个科学家说美国回收并且隐藏了外星人的飞船甚至是尸体”报道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指出是上议院的一名科学家说的。
请大家想一想,英国人一直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如果你的朋友把你的秘密公之于众的话,你还会当他是朋友么?还有泄漏国家机密是重罪,泄漏军事机密是重罪中的重罪。
那位科学家敢说出来么。
从这几点就能说明,报道是某个人为了私人利益故意造的假。
其实,识别方式很简单,只要你去学习一些基础的政治,再仔细的分析一下他的描述,你就能发现很多破绽。
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地区,我们称它为51区位于美国的内华达州一个半沙漠化的湖床边上。
不知道什么原因,人们把51区和外星人联系上了,认为美国在那里保存了外星人的尸体甚至是和外星人取得了联系。
没人觉得这个很玄乎么?和外星人建立联系,用什么联系?先前我们分析过太阳系以内没有比地球更加文明的星球的原因了,如果外星人来自太阳系以外,想象一下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有4光年,一条信息等待8年现实么?根本就建立不了联系。
51区附近有山脉,我怀疑山脉下面可能有防核爆掩体,可能那个就是美国总统的避难所,还有两个证据能够间接证明避难所的事实:1. 51区是在冷战时候建立的,那个时候真好赶上核军备竞赛;2. 51区那条超长跑道,一般的军用飞机不需要这么长的跑道,只有空军一号这样的大型客机才需要。
我想美国政府极力回避51区的问题可能就是不想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受到毁灭攻击。
提醒大家一点:这个世界上如果你不是当局者,就不要胡乱猜测当局者的事情,当局者告诉你的消息,即使你认为是错误的,你也必须承认他是对的。
说了这么多,大家都知道了我根本不相信外星人的存在,但是如果你坚持认为外星人存在的话,希望你知道,外星人不是神,外星人不可能用技术超越物理定律来到地球的,因为技术本身也是以定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1.仿写:宇宙生命之谜
1. 仿写宇宙生命之谜第三自然段,应该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
宇宙生命之谜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2. 宇宙生命之谜
在别的星球有生命的在银河系180亿个行星系中,假如1%的星系有生命的可能,那么概率是1.8亿多;在这1.8亿中,假如1%有生物,那么概率是180多方;在180万中,假如有1%是有智慧生物,那么概率是1.8万。
如果算上河外星系,概率会高得吓人。
因此,人类是宇宙独苗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每当繁星灿烂的夜晚,我们仰首苍穹,一道白练般的银河横亘天际,北极星旁的仙女座星云隐隐向人们诉说着那耳听不见的故事。
此时,牛郎织女的神话、嫦娥奔月的传说、北极仙翁的故事,早已在心头环绕,追随屈原问天的古音,我们斗胆问苍天:苍茫浩宇,可有亲朋? 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还有生物吗?有没有像人类这样伟大的智慧生物?宇宙没有回答!是默认,还是不屑一顾? 这不能怪伟大的宇宙,只能怪渺小的地球人,因为我们在宇宙回答之前,甚至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前,在我们的心中早已有了一个确定不疑的答案,那就是: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独苗。
地球是宇宙独苗的看法自古就有。
大家不会忘记,中世纪时候的西方,宗教神学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为万能的上帝就居住在地球上。
当然,这不仅是西方的问题,几乎在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类似的看法。
中国人就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才叫中国。
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歌颂地球,并不是真正歌颂地球的伟大,而是变着法子歌颂人类的伟大,世间万物,惟人为大,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地球是宇宙中心,人类是宇宙的独生子的观念早已深深根植于人们的脑海。
如果说以上的观念产生于认识的落后,尚有情可原,但问题是这同人们的认识似乎没有关系。
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人抱有同样的看法,现代科学在打倒迷信的时候,似乎也无意消除地球中心论观念,相反,许多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找证据,来证明地球人类是宇宙独生子的宗教观念。
因此,关键在于人类自高自大的本性。
然而,不论人们如何小心翼翼维护着那易于破碎的自尊心,科学本身的发展正一下又一下,一点又一点,将那本来早已千疮百孔的自尊心敲得粉碎,人们正被迫接受如下事实: 正如我们今天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一样,实际上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我们地球及太阳系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几乎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同样的,正如目前所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整体性影响一样,在宇宙中各星系的存在与演变也存在着相互的作用。
当我们的文明正冲破地球引力迈向宇宙文明之际,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整个字宙中,能够有意识地影响地球发展的绝非仅有人类(人类影响地球的历史充其量只有200万年的时间,仅占地球时间的1/2500),浩浩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生命的生成与毁灭,乃是宇宙运行中必不可免的日常小事。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概率:现代天文学公认,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大约有3000亿颗恒星,至少有180亿个行星系,假如这其中只有1%的行星系可能存在生物,那么数字依然是庞大的,乃有1.8亿之多。
再假如,这其中1%的行星系上有生物,那么我们得到的数字仍将是180万。
让我们再进一步假设,每100颗有生命的行星,只有贝颗居住着智力水平与人类相等的生物,那么我们的银河系有可能存在高级生命的行星仍有1.8万之多。
这才是仅仅我们一个银河系,宇宙中间又存在多少个类似银河系的巨大星系呢?恐怕是一个吓人的天文数字。
因此,单从概率的角度讲,地球人是宇宙间唯一智慧生物的观点是幼稚可笑的。
毫无疑问,宇宙间有数不清的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类似的混合大气,有类似的引力,有类似的植物,甚至有类似的动物。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米特罗德格斯就曾说过:认为在无边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播种谷子的土地上只长出独苗一样可笑。
1997年,美国生物学家在地球上发现一种太古生物,这种生物能在极冷或极热的极端环境下生存,并且它具有细菌和包括动植物及人在内的所有真核生物两种特点,是地地道道的第三种生命形式。
此种生物的发现证明,人类对生命所具备的特点了解得相当不够。
请不要忘记,这仅仅是在地球的环境之内,在广大的宇宙中间,生命的形式更为复杂,用地球生物观点来品评宇宙生物的存在是最不可取的做法。
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在地球附近的波雷尔利斯恒星周围发现了一颗绕其公转的新行星,这颗行星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大小差不多。
新发现的行星距离恒星3700万公里,是地球距太阳的1/4,比水星离太阳的距离还要近,其表面温度估计达到200℃-260℃,在这种温度下,地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但宇宙中可能存在耐高温的生物。
这颗行星的发现,使人们增强了信心,太空中很可能有大量存在生命的行星。
1969年,在陨落于澳大利亚的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了地球上不能天然形成的右不对称氨基酸,显示了地球以外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就在最近,美国宇航局宣布,从哈勃太空望远镜中得到的照片显示,一直被认为不稳定的木星上发现有大气,还有潮湿的土壤,这说明木星已经具备产生。
3. 征文1000字生命之谜
二十年后,也就是2026年,我如愿以偿地担任了国际空间站的新职务:教授级探索宇航员。
一次,我接到上级命令,让我去太空探索宇宙生命之谜,为人类开辟一个新的生存空间。
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已经潜心研究了多年,这次一定要抓住时机,破解这个历史求解之谜。
我坐上我最得意的“探索号”小型超音速自控宇宙飞船进入了太空。
这是我第十次进入太空,和往常一样,我先看看宇宙的景象,再进入工作状态。
看到冥王星时,我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还有一位教授级探索宇航员飞入太空……”我通过雷达扫描仪一看,果然有一位宇航员朝我这边来了,他不是别人,正是和我从小玩到大的玩伴刘宇。
我高兴极了,通过可视对讲机和他联系,原来他也和我一样肩负同样的重担,我们携手共同工作。
首先,我们把各自积累的关于宇宙生命体的资料都一一归类、浏览。
经过周密的计算,我们认真分析,找准方位进行勘察。
突然,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块从来都没有涉足过的地方,我预感到这次一定会大在收获。
果然,生命指数仪有了反应,收到了强烈的信号,我顺着箭头指示发现,在离我们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圆型的银白色球体,大约只能容下一人。
我用透视灯光一照,里面竟有一个外星人,它的皮肤呈绿色,眼睛全黑,是我们人类的两倍,面无表情,身体看上去很瘦弱,好像轻轻一碰就会骨折。
我们加快速度飞过去向它打招呼,它也看到了我们,看样子有点惊慌失措。
我用动作比划问它可否能带我们去它们的世界,它明白了我的意思,示意让我们跟它走。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颗很小的星球。
这个外星人开始说话了:“叽呱稀里哈噜噜……”我们赶紧把翻译耳机带上,只听它说:“外星人,欢迎来到查里七五四九三三星球,我是这个星球的导游,名字叫屋三稀里八三八五四,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个星球……”这个名字太长的外星人开始给我们讲这个星球的历史,我用“速洗照相机”拍下了眼前的一切。
回到地球后,我们把自己所看到的和带回来的铁证——照片用一篇篇论文和一次次演讲把信息传递给全世界的人们。
我们成功破了这处未解之谜,立了大功,获得了有史以来中国人第一个诺贝尔奖,我和刘宇一举成名。
虽然是想像,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破解这个谜,给全人类一个满意的答案。
4. 宇宙生命之谜全文
[课文] 10*宇宙生命之谜
张申培 赵晓梅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人间”和“天堂”。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王母娘娘……。
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
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极吸引人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
整个银河系中,大约有 1500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星球系为数不少,其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肯定是存在的。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我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C~+5O;C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可以达到300~400;C,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低,一般都在-140;C以下,环绕它们的大气成分主要是氢气,其次是甲烷和氨,因此,在这几颗行星上,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关于火星上是否存在着生命的问题, 已经争论了100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目前已经揭开了。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23度27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是24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
更有趣的是,1879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由于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以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
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
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所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宇宙飞船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6年,美国又发射了两艘名叫“海盗号”的宇宙飞船。
这两艘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其中有两项重要的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能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这两项结果直接证明了,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上没有生命存在。
此时,又有科学家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还有待进一步地进行研究。
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
近年来,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外空中有有机分子的存在。
1976年我国东北吉林省下了场陨石雨,经对其中最大陨石块进行取样分析,也找到了有机分子。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的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5. 宇宙生命之谜
10*宇宙生命之谜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对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术语的理解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要了解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可制作有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图片的教学课件。
学生可阅读《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2.这是一篇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梳理归纳,确定重点讨论的问题。
(1)天体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
这个方面的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学生阅读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是学习其他内容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科学家探索火星上有无生命的情况及其结论。
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弄清科学家对火星探索的历程,然后再理解科学家经过观测分析得出的结论:“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搞清楚,科学家一开始认为火星上有生命存在,是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作出的推测;后来得出的结论,是根据宇宙飞船探测到的事实作出的科学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地球之外的太空中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
这个问题课文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
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充分讨论,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知的兴趣。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一是科学家的探测只证明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而未探测出火星岩层中有无生命存在,科学家的疑问“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明确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二是科学家通过对落到地球上的一些陨石的分析,发现太空有有机分子存在,所以,科学家仍然相信“在太空中存在着生命”。
因此,文章最后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3.课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古今中外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图片,以“宇宙的奥秘”为主题举办一次文章、图片展览,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对课文中出现的科学术语,如对学生理解课文没有太大影响,教学时可不涉及;如对读懂课文有较大影响,或学生要求解释的,教师可做通俗的解说。
行星是怎么诞生的?
根据科学家的说法,就要追溯到太阳诞生的初期。
生生不息的星尘和气体像一个扁平的圆盘围绕太阳旋转,它们漫无目的地彼此撞击、聚合,这样过了大约1万年。
有些尘粒形成更大的固体物质,经过一个我们现在还不了解的神秘过程,这些物质最终聚合在一起形成大约100英里宽的星子带,在这个区域,重力使得它们相互吸引、碰撞。
有一些变成了碎片,而那些大的星体则用它们不断增长的重力捕获附近的太空物质,从而变得更大。
这就是行星的诞生,是从小小的星尘经过了漫长的过各所诞生的。
星尘之间碰撞与聚合的过程持续了大约10亿年,直到地球完全形成,虽然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地球有着巨大的不同。
在1995年,科学家们发现了间接证据,证明太阳系外还有围绕恒星转动的行星。
这一发现震惊了行星形成领域,使它不再是一个理论家的私人领地。
尽管目前我们知道的只有一个“地球”,但很有可能会发现更多的这样的行星。
而这次在猎户座发现的新行星,则对行星的形成的传统假说提出了新的课题。
也就是说,行星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我们掌握了一些新线索。
我们知道,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地方就是行星,那行星上的生命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各种各样的假说可谓说是众说纷纭。
曾有假说认为,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分子的出现,是地球上生命诞生的标志。
持该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像地球这样的原始行星上,简单分子在阳光照射等作用下聚集为更大的分子,越变越复杂。
直至最后,由于某种未知原因形成了一个分子,它能把简单的分子组成一个与自身一样的分子,也就是说具备了“自我复制”的能力。
科学家一般认为,最早形成的这个自我复制分子应该是蛋白质或RNA(核糖核酸)分子。
它所包含的生命信息,能通过特定分子在蛋白质链或RNA链上排列顺序来记录。
但一假说也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以色列人类基因中心的科学家多隆·兰斯特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
他们认为,地球上最早诞生的自我复制分子有可能不是蛋白质或RNA,而是脂类分子。
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复杂的脂类分子团也具有储存生命信息的能力,能够生长、分裂、自我复制、将信息“遗传”下去,并积累“进化”所需的“变异”。
这与我们熟知的生命演化过程极为类似。
究竟哪一假说是更为贴切,并没有真正的答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