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视频
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1. 木星:质量1.90×10^27千克,平均密度1.326g/cm³。
2. 土星:质量为地球质量的95.18倍,平均密度0.70g/cm³。
3. 海王星:质量1.0247e26千克,平均密度1.66g/cm³。
4. 天王星:质量8.6810±13×10^25kg,平均密度1.318cm³。
5. 地球:质量5.965×10^24kg,平均密度5507.85kg/m³。
6. 金星:质量4.869×10^24千克,平均密度5.24g/cm³。
7. 火星:质量6.4219×10^23kg,平均密度3.94g/cm³。
8. 水星:质量3.3022×10^23kg,平均密度5.g/cm³。
环绕太阳运转的其他天体都属于太阳系小天体。
卫星(如月球)由于不是环绕太阳而是环绕行星、矮行星或太阳系小天体,所以不属于太阳系小天体,并且没有编号。
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内以天文单位(AU)来测量距离。
1AU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亿公里(9300万英里)。
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39AU,木星则约是5.2AU。
最常用在测量恒星距离的长度单位是光年,1光年大约相当于天文单位。
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公转周期为周期变化着,最靠近太阳的位置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有时会将太阳系非正式地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内太阳系”,包括四颗类地行星和主要的小行星带;其余的是“外太阳系”,包含小行星带之外所有的天体。
其它的定义还有海王星以外的区域,而将四颗大型行星称为“中间带”。
土星是怎样形成的视频
土星是太阳系中一颗巨大的行星,位于太阳系的第六位,体积和质量都仅次于木星,属于巨行星类别。
观测土星,它呈现出淡黄色的橘子形状,周围环绕着多彩的云带和明亮的光环,是太阳系中最迷人的行星之一。
在古代,土星被我国称为“填星”或“镇星”,而在西方则被称作克洛诺斯。
东西方文化都将这颗星球与农业和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土星的形状是扁球形的,赤道直径约为12万公里,是地球的9.5倍。
其两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比例为0.912,这意味着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稍大。
土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95.18倍,体积则是地球的730倍。
尽管体积庞大,土星的密度却很小,大约只有每立方厘米0.7克。
土星的内部构造与木星相似,有一个由岩石构成的核心,核心外部是5000公里厚的冰层和8000公里的金属氢构成的壳层。
最外层则是色彩斑斓的云带。
土星的大气运动相对平静,表面温度非常低,大约为零下140摄氏度。
土星以每秒9.64公里的速度斜向绕太阳公转,轨道半径约为14亿公里。
它的公转速度较慢,绕太阳一周需要29.5年,但自转速度却很快,赤道上的自转周期为10小时14分钟。
土星的光环是由众多小块物体组成,这些物体在土星的赤道面上绕其旋转。
土星还有众多卫星环绕,截至1990年已发现23颗,这些卫星形态各异,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极大兴趣。
在公转轨道上,土星的轨道是离心率为0.055的椭圆,轨道半长径为9.576天文单位,即大约14亿公里。
土星与太阳的距离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相差约1天文单位。
土星的公转周期为.2天,即大约29.5年,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9.64公里。
土星的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赤道上的自转周期是10小时14分,而纬度60°处则是10小时40分。
由于高速自转,土星呈现出明显的扁球形,极半径只有赤道半径的91.2%。
土星的赤道半径为公里,是地球的9.41倍,体积为地球的745倍,质量为5.688×10^29克,是地球的95.18倍。
土星的大气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并含有甲烷和其他气体。
大气中漂浮着由氨晶体组成的云,形成彩色的亮带和暗纹,但比木星的大气云带更为不规则。
土星的表面温度约为零下140摄氏度,云顶温度约为零下170摄氏度。
土星的电离层由电离氢构成,位于高层大气中,温度约为977摄氏度。
给孩子看的矮行星简介(内含中文视频)
本文由Free School(油管)的视频提供,中文字幕由天文志愿字幕组翻译,@呆毛王的胖次骑士审核,@EmilyL校对。
视频讲述了矮行星的基本概念和太阳系中的主要矮行星。
古时的天文学家观测到一些在预料之外路径运动的物体,误认为是行星,如水星、金星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被相继发现。
然而,研究发现海王星之外并非只有冥王星,这促使国际天文联盟在2006年引入了矮行星这一分类,定义为围绕太阳公转且具有足够质量形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天体,但其轨道上必须没有其他大天体。
目前太阳系中有五颗正式矮行星:谷神星、冥王星、阋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
谷神星,作为最早发现的矮行星,因其位于小行星带而易被观测,后因其卫星和位置变化,被重新分类。
冥王星曾被视为第九颗行星,直到2006年重新分级,其冰冷的表面和卫星喀戎星引发了新的科学探索。
阋神星因引发了行星定义的讨论而得名,而妊神星因其快速自转和固态水的存在独特。
鸟神星以其神话命名,也是柯伊伯带的冰覆盖天体之一,尽管直径小于冥王星,其亮度却居第二。
未来,科学家们预计会有更多矮行星被发现,太阳系的探索仍将持续。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太阳系中的矮行星,如谷神星、冥王星等,期待更多科学发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