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多模态3D目标检测方法一览!最新综述
多模态3D目标检测方法在自动驾驶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预测周围环境的三维分布,包括障碍物的位置、大小和类别。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复杂度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利用多个传感器(如摄像头和激光雷达)进行3D目标检测成为必要。
然而,单模态检测性能的局限性促使研究者探索多模态融合方法,以弥补单一传感器的不足,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本文综述了多模态3D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首先,介绍了3D目标检测的一般背景和多模态与单模态检测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特征表示、对齐和融合三个关键方面对多模态融合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揭示了这些方法如何以本质的方式实现数据整合。
深入探讨了融合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主流数据集的性能比较,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全面评估。
图2展示了多模态工作的时序概览,而图3则全面展示了论文对领域的深入分析。
该综述不仅概述了当前领域的进展,而且通过比较最先进的方法,为多模态3D检测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工作的主要贡献可以总结如下:全面分析了多模态3D检测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集和评估指标的选取,特征表示的设计,特征对齐的策略,以及融合方法的实现。
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通过实例展示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为多模态3D检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模态3D检测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将继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的分析和总结将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环境感知能力,从而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自动驾驶。
参考文献:[1] Multi-modal 3D Object Detection in Autonomous Driving: A Survey and Taxonomy
频率检测实验与模态分析的区别
1、频率检测实验,是指在一个周期内的重复次数,或每秒的周波数,测定方法的选择视被测定组分的性质、含量、共存组分的影响。
2、模态分析,是一种处理过程,是根据结构的固有特性,包括频率、阻尼和模态振型,这些动力学属性去描述结构的过程。
数控编程的字母指令都是什么意思?
新fanuc数控铣床G功能代码用M代码最新fanuc数控铣床G功能代码用M代码G代码 组别 功能 附注 G00 01 快速定位 模态 G01 直线插补 模态 G02 顺时针圆弧插补 模态 G03 逆时针圆弧插补 模态 G04 00 暂停 非模态 *G10 数据设置 模态 G11 数据设置取消 模态 G17 16 XY平面选择 模态 G18 ZX平面选择(缺省) 模态 G19 YZ平面选择 模态 G20 06 英制(in) 模态 G21 米制(mm) 模态 *G22 09 行程检查功能打开 模态 G23 行程检查功能关闭 模态 *G25 08 主轴速度波动检查关闭 模态 G26 主轴速度波动检查打开 非模态 G27 00 参考点返回检查 非模态 G28 参考点返回 非模态 G31 跳步功能 非模态 *G40 07 刀具半径补尝取消 模态 G41 刀具半径左补尝 模态 G42 刀具半径右补尝 模态 G43 00 刀具长度正补尝 模态 G44 刀具长度负补尝 模态 G45 刀具长度补尝取消 模态 G50 00 工件坐标原点设置,最大主轴速度设置 非模态 G52 局部坐标系设置 非模态 G53 机床坐标系设置 非模态 *G54 14 第一工件坐标系设置 模态 G55 第二工件坐标系设置 模态 G56 第三工件坐标系设置 模态 G57 第四工件坐标系设置 模态 G58 第五工件坐标系设置 模态 G59 第六工件坐标系设置 模态 G65 00 宏程序调用 非模态 G66 12 宏程序模态调用 模态 *G67 宏程序模态调用取消 模态 G73 00 高速深孔钻孔循环 非模态 G74 工旋攻螺纹循环 非模态 G75 精镗循环 非模态 *G80 10 钻孔固定循环取消 模态 G81 钻孔循环G84 攻螺纹循环 模态 G85 镗孔循环G86 镗孔循环 模态 G87 背镗循环 模态 G89 镗孔循环 模态 G90 01 绝对坐标编程 模态 G91 增量坐标编程 模态 G92 工件坐标原点设置 模态 注:1.当机床电源打开或按重置键时,标有* 符号的G代码被激活,即缺省状态。
2 . 不同组的G代码可以在同一程序段中指定;如果在同一程序段中指定同组G代码,.最后指定的G代码有效。
3.由于电源打开或重置,使系统被初始化时,已指定的G20或G21代码保持有效.4.由于电源打开被初始化时,G22代码被激活;由于重置使机床被初始化时, 已指定的G22或G23代码保持有效. 编码字符的意义 字符 意义 A 关于X轴的角度尺寸 B 关于Y轴的角度尺寸 C 关于Z轴的角度尺寸 D 刀具半径偏置号 E 第二进给功能(即进刀速度,单位为 mm/分钟) F 第一进给功能(即进刀速度,单位为 mm/分钟) G 准备功能 H 刀具长度偏置号 I 平行于X轴的插补参数或螺纹导程 J 平行于Y轴的插补参数或螺纹导程 L 固定循环返回次数或子程序返回次数 M 辅助功能 N 顺序号(行号) O 程序编号 P 平行于X轴的第二尺寸或固定循环参数 Q 平行于Y轴的第三尺寸或固定循环参数 R 平行于Z轴的第三尺寸或循环参数圆弧的半径 S 主轴速度功能(表标转速,单位为 转/分) T 第一刀具功能 U 平行于X轴的第二尺寸 V 平行于Y轴的第二尺寸 W 平行于Z轴的第二尺寸 X 基本尺寸 Y 基本尺寸 Z 基本尺寸 FANUC数控系统的准备功能M代码及其功能 M代码 功能 附注 M00 程序停止 非模态 M01 程序选择停止 非模态 M02 程序结束 非模态 M03 主轴顺时针旋转 模态 M04 主轴逆时针旋转 模态 M05 主轴停止 模态 M06 换刀 非模态 M07 冷却液打开 模态 M08 冷却液关闭 模态 M30 程序结束并返回 非模态 M31 旁路互锁 非模态 M52 自动门打开 模态 M53 自动门关闭 模态 M74 错误检测功能打开 模态 M75 错误检测功能关闭 模态 M98 子程序调用 模态 M99 子程序调用返回 模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