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近期读完的一本书《规模》
《规模》一书主要是想说明把规模法则作为一种基础法则框架去解释世间的一切。
其中的规模法则是指:不同的生物体、城市或者公司,都可以看做是同一事物不同程度的放大或缩小版本,都有其相似性在里边。
书中也主要是通过这三个方面去论证说明。
首先讲到,在一般人的直觉中,规模的变化总是成线性的等比例变化。
如人可以无限等比例的放大,城市人口增加一倍,道路长度也应该增加一倍,犯罪率也增加一倍。
而实际是,规模的变化还有亚线性变化和超线性变化两种。
人的承重能力就是随体重成亚线性变化,所以人不可能无限放大,最终体重会把自己压垮。
城市道路随城市人口亚线性变化,体现规模效益,但犯罪率会成超线性变化,犯罪率会上升。
其次讲生物体,随着体积的增大,其代谢率或成比例下降,所以体积大的生物体心跳变慢,寿命变长,体现规模效益。
对于同一生物物种来说,随着体积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能量需要维护已有细胞,所以当体积到达一定程度后,开始停止生长。
而且随着细胞损伤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死亡。
对于城市来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所需要的基础供给会响应减少,成亚线性增长,如道路长度,加油站、医院、律所数量,电线、水管长度。
而相对的产出却成超线性增长,如创新、平均工资、就业机会,还有犯罪率、流行病等。
所以城市能保持开放性增长,即城市越大,增长的越快。
而对于公司来说,其类似于生物体,有规模效益,但无法实现开放性增长。
因公司经营数据不易获得,所以书中更多的说明了公司的消亡。
一般来说,只有5%的公司能经营超过30年,到达50年时公司的消亡比例几乎达到100%,50%左右的公司在10年左右就消亡。
其中比较新奇的几个概念:涌现——复杂机体表现出的组成个体都不具有的特性。
网络原理 :空间填充——网络的触角必须延伸至它所服务的整个系统的各个角落。
终端单元的恒定性——一个给定的网络的终端单元必须是近似恒定的。
优化——在既定的设计和不同德尔网络限制条件下能够得到的最小可能。
复杂性思维之《规模》
现在社会整体趋势而言是越来越复杂和不连续性,也就对应着不可预测。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暂时的正确给自己笃定的力量呢?《规模》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规模》给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从宏观世界中用一种统一框架下去解决一些具象的问题,比如快速城市化、经济增长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癌症、新陈代谢、衰老和死亡的产生原因等各个领域问题的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或者概率, 用数据思维和概率思维来提升我们决策的能力 。
书中的结论虽然是归纳法的形式形成的,但是也有逻辑推导。
比如生物的底层逻辑是代谢率,生命的过程是能量输入、新陈代谢以及熵增的过程,如何才能量化这些系统互相作用?能量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在数量上是通过代谢率体现的,即维持一个生物体存活一秒所需的能量总量。
对我们人类而言,每天需要大约2 000卡路里的食物热量,这仅相当于90瓦特的代谢率,与一只标准的白炽灯灯泡的电功率相当。
但是在能量的转化中,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不可违背的,即每当能量转化为有用的形式时,同时也会产生“无用”的能量作为副产品:一些我们“不期待的后果”总是以难以获取的无序热能或不可用的物质形式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来。
生物遵循的规律是代谢率规模法则又称作克莱伯定律,该定律适用于所有种群,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甲壳动物、细菌、植物和细胞。
类似的规模法则适用于所有生物数量和生命史特征,包括增长率、心率、进化速率、基因组长度、线粒体密度、大脑灰质、寿命、树木高度,甚至树叶的数量。
它们都是“幂律”,并且指数都是1/4的整数倍,经典的例子便是代谢率的3/4。
因此,如果一只哺乳动物的体重增长一倍,它的心率便会下降25%。
不管是生物、公司还是城市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度复杂,由大量独立成分组成,都通过不同时空层次上的网络化组织相互联系,不断进化。
网络化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比如社交网络、生态系统等等。
但是生物和公司会死亡,城市为什么几乎不会死亡呢? 这就涉及到规模缩放与复杂性:涌现、自组织和系统韧性。
所谓规模缩放指的是一个系统在规模发生变化时如何做出响应。
如果规模扩大一倍,一座城市或者一家公司会发生什么呢?或者,如果规模缩小一半,一栋建筑物、一架飞机、一国经济、一只动物又将如何呢? 比如城市,所有城市的基本特征,即社会活动和经济生产率将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而系统性提高。
这一伴随规模扩大而出现的系统性“附加值”奖励被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称作“规模收益递增”,而物理学家则会使用更加时髦的术语——“超线性规模缩放”。
具体的数据是随着人口规模的变化而按比例缩放,以近似1.15的超线性指数变化。
也就是说城市的规模缩放指数约为0.85。
我个人认为城市之所以几乎不会灭亡,是因为它是一个完全的开放系统,熵减的速度大于熵增,城市是创新而非规模经济霸权胜出的代表。
而生物和公司都不是完全开放体。
比如生物,每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自适应的复杂系统,典型的复杂系统是由无数个个体成分或因子组成的,它们聚集在一起会呈现出集体特性,这种集体特性通常不会体现在个体的特性中,也无法轻易地从个体的特性中预测。
例如,你远远不是组成你肌体的细胞的集合体那么简单;同样,你的细胞也远远不是组成它们的分子的集合体那么简单。
生物的规模缩放指数约为0.75。
公司的规模缩放指数约为0.8。
那么我们如何以更全面,更整合的方式来思考事物呢?首先复杂系统有如下规则:1、整体大于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线性总和,而且整体通常也与其组成部分存在极大的不同。
也就是说部分之间遵从简单规则的互动产生了1+1>2的效果,这种现象叫做涌现行为。
2、许多复杂系统并没有中央控制,他们都是去中心化,自组织、自适应的生态体系。
3、要警惕幼稚地将系统拆分为相互独立的组成部分。
此外,系统一个组成部分的小小不安或许会给其他组成部分带来重大的影响。
4、按规模缩放从小到大的增长通常伴随着从简单向复杂的进化过程,同时也能保持系统的基本要素或基石不发生变化或被保存下来。
这也就提示我们越是基础的越牢固,我们可以去寻找变化中的不变的要素。
那么,如何思考呢?要用系统的观点来思考,这也就是说首先我们要有整体观,系统观,其次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度学习U型思考,迭代认知结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断打破假设,建模,重塑自我。
终身要学习的观点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规模效应”,什么是规模效应?先别急,接下来我将结合杰弗里·韦斯特的新书《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来为大家分享书中几个比较有趣的观点:1、为什么动物体重越大,越长寿?2、为什么大部分公司都会在10年内倒闭?3、为什么城市越大越好?4、为什么我们要坚持终身学习?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世界,但在这个复杂世界的背后,有没有一些内在的、简单的运行规律?达尔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发现了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规律;牛顿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发现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一个是生命体,一个是非生命体,那有没有一种跨越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更普遍法则呢?从细菌到大象、从城市到国家、从个人到公司,它们的生长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今天的内容或许可以给你带来启发。
有人说,如果你喜欢读纳西姆·塔勒布的《黑天鹅》、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就一定不能错过杰弗里·韦斯特的这本《规模》。
得到“精英日课”的主理人,著名的物理学家万维钢老师说:《规模》可以让你见识到世界的底层逻辑,了解物理学的套路,又能治愈某些流行的妄想。
这是数年难以一遇的重要思想书籍。
1、复杂生命背后的简单规律地球上有超过800万个物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习性更是千差万别。
但它们都无一例外地遵循着“适者生存”这个简单而而普遍的规律。
而且还有一些更加神奇的规律,比如所有哺乳动物一生的心跳次数大约都只有15亿次;所有的哺乳动物的血压都几乎是一样的;所有动物都遵循着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无一例外。
即便是人类这样自认为高等级的物种,也无法避免这样的自然规律。
虽然所有动物都难免一死,但是它们的寿命却是不一样的,老鼠的寿命只有短短的2-3年,狗的寿命有10-20年,大象的寿命可以达到75年,而更大型的鲸鱼的寿命可以超过100年。
是的,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一般来说,体型越大的动物它们的寿命越长,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隐藏在新陈代谢率的亚线性变化规律里。
你可能觉得这个很抽象,让我们具体来看看。
2、什么是“亚线性变化”?从生物学上讲,我们的生命都是由新陈代谢控制和维持的,虽然每个动物都有新陈代谢,但每个动物的新陈代谢率其实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动物所消耗的能量并不一样。
1932年著名生物学家马克斯·克莱伯发表了一篇论文,分析了大量动物的代谢率和体重的关系。
发现动物代谢率的增加是体重增加的3/4倍,而且这个规律所有动物都惊人地相似。
让我们来举个例子,假设一只猫的体重是一只仓鼠的100倍,你可能认为猫所消耗的能量是仓鼠的100倍,但实际上只有32倍,原因很简单,因为体重每增加一倍,实际上动物所消耗的能量只增加了0.75倍,并不是一倍,而这种体重和消耗能量不是等比例变化的情况,我们就称之为“亚线性变化”。
3、体重越大的动物,越长寿这其实也意味着,体重越大的动物新陈代谢越慢,而新陈代谢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它们的寿命。
因为新陈代谢为我们身体提供了能量的同时,这个过程会对体内毛细血管和细胞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就像汽车轮胎在公路上行驶,会对地面造成损伤一样。
而且新陈代谢越快,损伤就越大。
老鼠比大象的新陈代谢快很多,老鼠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接近1000次,而大象只有35次左右。
而新陈代谢越快,也意味着,老鼠体内的毛细血管损失速度越快,也就意味着老鼠的寿命更短。
一般它们的寿命只有短短的两三年,而大象的寿命可以达到75年。
当然,人类因为得益于卫生条件和医疗技术的改善,我们的人均寿命可以和大象差不多。
但细胞的损伤导致的身体各种组织的衰老和坏死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按照人类的新陈代谢对细胞的损伤速度,科学家们估算出人类寿命的极限大概就只有125岁左右,这是一个物理极限。
4、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会在10年内倒闭说到这来,你可能会问,到底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作者在这本书中,除了发现体重和新陈代谢率的亚线性关系外,还观察到了自然界中非常多的亚线性变现关系。
而作者将这种随着规模放大,或者缩小的非线性变化规律,称之为“规模法则”,或者说“规模效应”。
不仅仅生命体具有这样的规模法则,对于国家、城市、组织或公司这样的非生命体,它们也遵循着这种规模法则。
比如城市人口增加一倍,城市的道路、管道和基础设施的数量并不是增加一倍,而是小于一倍。
这就意味着,城市越大越好,而且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也证明了,人类城市可以跨越数千年而不衰落。
但相反,公司的人数增加一倍,公司的利润、营业额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倍,而是小于一倍。
作者分析了美国近3万家上市公司的净收入、利润和销售额,与雇员人数规模之间的关系。
发现它们也存在规模法则。
比如公司人数增加一倍,其利润只会增加大约92%;而净收入只增加了79%。
所以公司人数越多,每个人的生产率其实在降低。
因此大部分上市公司随着人员扩张,它们其实就离倒闭越来越近了。
而历史也证明了,绝大部分公司的寿命都不会超过100年,甚至大部分都不会超过10年。
比如美国上市公司中,10年内倒闭的就超过50%。
5、你为什么应该终身学习?如果你觉得城市发展,公司生产力这些还是离我们太远,让我们来看看身边的例子。
比如在投资中,为什么会有“复利增长”的奇迹,为什么你会觉得有钱人赚钱更容易,也就是常说的“钱生钱更容易”。
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非线性变化规律的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随着你资本的增加,你每一块钱的投资回报率并不是线性增长的,而是“超线性增长”的。
再比如读书和学习,为什么现在都崇尚终身学习?因为对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所带来的收益,也不是线性增长的。
随着你读书时间增加,读书效率会“超线性增长”。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觉得读书,越读越容易的原因。
当然,我们身边的“非线性变化”规律还有很多很多,等待着你去发现和体会。
总之,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在看似复杂的现象背后,总有一些简单而普遍的法则,而今天我们讲的非线性规模法则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习惯于线性思维,做简单的等比缩放,但其实很多事物的发展变化,并非线性缩放的,这些非线性的变化法则,会带来一些物理规律,比如生物的寿命、体重都有自己的物理极限;人类社会组织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甚至人类的经济活动也有自己的非线性规律。
这些底层规律就像“适者生存”和“万有引力”定律一样影响和左右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