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有关健康的名人事例?
导 读:
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张定宇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
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
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
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
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
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
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张定宇
200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开办以来,十余位医务工作者荣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
2003年——钟南山
人物事迹
在非典袭来的时候,钟南山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积极救治病人,还卓有成效地探索出防治非典的经验,他是为人民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
颁奖辞
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
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
他以令人敬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2004年——桂希恩
人物事迹
1999年,桂希恩发现了艾滋病高发区,此后,他数十次深入其中,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检测和治疗帮助,并开展家属内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研究。
揭示了艾滋病在中国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对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颁奖辞
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
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
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
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更博大的爱。
2005年——李春燕
人物事迹
李春燕自担任乡村卫生员以来,在没有工资、医疗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在平凡的乡村,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免收、垫付药费数以万计,亲手接生婴儿、积极为乡村建设争取资金补助等,为所在乡村的发展和村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辞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2006年——华益慰
人物事迹
华益慰系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他从医数十年,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
颁奖词
一辈子作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
爱人,知人,医乃仁术。
2007年——陈晓兰
人物事迹
陈晓兰本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多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揭露假劣医疗器械20多种,其中8种被查处。
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7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
颁奖辞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
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2010年——王万青
人物事迹
王万青生于上海,已年近七旬,却仍然坚持工作在甘肃省玛曲县人民医院,工作在西北大草原。
1968年,王万青从上海医科大学一毕业,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条件非常艰苦的玛曲草原参加工作。
在那以后的43年里,他始终坚守当初立下的誓言,把自己的亲情、爱情和工作热情全部融入到广阔的草原,全心全意为牧民解除病痛。
后来,王万青的子女也留在了玛曲,一家三代从医,为玛曲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颁奖辞
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
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
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
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巴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2011年——吴孟超
人物事迹
在中国医学界,肝脏医学曾长期处于荒芜。
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
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
据统计,吴孟超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完成的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
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
颁奖辞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2012年——周月华、艾起
人物事迹
周月华,女,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8个月大时因小儿麻痹症致左腿残疾。
21岁卫校毕业后,她回到家乡西河村开起了诊所,在丈夫艾起的帮助下,为村民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近20年。
艾起,男,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人,他是妻子的拐杖,背着妻子风雨行医近20年。
颁奖辞
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
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
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
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2013年——胡佩兰
人物事迹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她不仅经常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还曾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颁奖辞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2014年——肖卿福
人物事迹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
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
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0.0235%下降到2009年的0.0005%。
颁奖辞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
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
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
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2015年——屠呦呦
人物事迹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颁奖辞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梁益建
人物事迹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
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颁奖辞
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2019年——顾方舟
人物事迹
中国著名病毒学专家,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
2019年1月逝世。
1957年,31岁的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
为加快进度,他举家搬到云南大山深处的科研所,在疫苗问世后,顾方舟和同事们除在动物身上试验,还自己以身试药,为尽快确定安全性,顾方舟还偷偷隐瞒家里人,喂自己孩子疫苗。
1965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向全国推广以来,“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
2000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
颁奖辞
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
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
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
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
2019年——朱丽华
人物事迹
43年前,浙江嘉兴人朱丽华因伤失明,她自学成为当地唯一盲人中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开创了自己的诊所,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
同时,她坚持做慈善,到目前为止,朱丽华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累计达373万元。
颁奖辞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
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
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
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
中国乐观的名人例子有哪些?
1、华罗庚的故事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去了上海中文职业学校,由于学费的原因辍学了,所以他只有初中文凭。
他花了五年时间学习高中和初中的所有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感染了伤寒。
妻子的照料挽救了他的生命,但他的左腿残疾了。
当他20岁的时候,他用一篇论文搅动了数学世界,并被清华大学邀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学习,并在一年半内完成了数学系的所有课程。
他自学英语、法语和德语,并在外国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论文。
1936年夏天,华罗庚被保证在剑桥大学学习。
在过去的两年里,他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问英国回国。
在昆明郊外的一个像牛棚一样的小阁楼上,他努力写下这本著名的书《桩底素数理论》。
2、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吴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负重伤身亡。
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却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志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
勾践害怕自己会因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子,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
勾践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加劳动,在越国人民的同心协力之下,越国强大起来,最后找到时机,一举灭亡了吴国。
相关名言:
乐观的人永葆青春。
——拜伦。
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伦。
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需要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周海中。
人生至善,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愉快,对事业兴奋。
——布兰登。
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热心。
——爱因斯坦。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
——华盛顿。
哪个名人励志健康
罗斯福励志健康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领袖。
他不仅领导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同时也是一位励志健康的典范。
罗斯福从小就身体不太强壮,但他深知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坚持锻炼身体。
即使在担任总统期间,他也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锻炼、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
他认为健康是成功的基石,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因此,即使在面临严重疾病时,罗斯福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坚持治疗和恢复。
他的经历鼓舞了许多人,使人们明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付出努力,就能战胜困难,实现健康的愿景。
罗斯福不仅以他的政治成就为人们所熟知,他的健康理念和励志精神也同样激励着一代代人。
他不仅注重身体的健康,也注重心灵的充实和思想的升华。
他通过阅读、思考和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全面的健康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之,罗斯福的故事告诉我们,健康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只有通过坚持和努力才能保持和实现。
他的励志健康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我们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