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心理健康教育定义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
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通过常规的教育和训练,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基本素质;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主要针对少数有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这通常属于矫治范畴。
心理健康教育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
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是基于假设学生中存在大量心理问题,而是基于所有学生都有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
对于那些确实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进行矫正。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涵盖了自我认知、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这些内容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形成了一个详细的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培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的目标。
它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负责的基本精神。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科学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者的自我提升,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主动成长。
同时,它也有助于校园和谐、社区安定和社会文明。
试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1) 个性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我、发展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自我目标恰当, 能够扬长避短;协助学生认识情绪、提高情商、学会表达情绪、善于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增强挫折承受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强化实践能力、发展创新能力、自尊、 自爱、自信、自强、自立、自律,优化个性品质。
(2)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发育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反应, 接纳身心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掌握住生理、性心理的基本知识,端正性别角色意识,自觉遵从性伦理和性道德,与异性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防范性骚扰,排解青春期烦恼,对性有科学的态度,对爱情有初步认识。
(3) 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调整考试心态,克服学习困难,优化学习环境,增强学习效能,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获得成长与发展。
(4) 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 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适应学校环境,增强生活适应;乐与他人交往,掌握沟通技巧,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克服交往障碍,培养诚实守信、友善乐 群的健康人格。
生活方式健康,合理支配闲暇,运动娱乐并举,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追求人生意义,确立生活理想。
培养顽强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压力,正确对待挫折等。
(5)生涯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抉择,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职业兴趣,提高自主抉择能力,明确升学和就业的人生意义,掌握择业技巧, 学会承担责任,做好就业升学准备。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学基础理论,培养教学、研究与咨询能力。
目标在于根据不同行业、人群与社会需求,有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
实践包括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心理卫生统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心理咨询实践》、《团体心理辅导》、《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辅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学习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心理测量与统计》、《学校心理辅导》等。
在就业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教育类机构工作,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统计测量、心理治疗等职位。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涵盖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