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康复介入的最佳时机为
生命体征稳定后。
生命体征稳定后介入可以更快促进患者身体进行恢复。
生命体征稳定后病情不再进展,此时更容易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而康复介入需要根据身体情况立刻制定个性化最全面的康复治疗方案,更容易促进功能恢复。
比如要通过主动、被动活动或一些器具的帮助,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
骨折后康复最佳时间
骨折康复是在骨折术后固定的基础上,针对骨关节活动障碍出现的肌肉萎缩,关节肿胀,关节僵硬,进行康复的治疗介入。
建议骨科术后越早介入越好,如果是肘关节的骨折,术后局部固定,切口也还没有拆线,这时候可以锻炼腕关节和肩关节,因对肘关节没有影响,根本目的还是为防止因肘关节的骨折,引起长期制动,造成肩关节活动受限,腕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关节挛缩。
2-4周以后,当局部肘关节,手术部位拆线以后,可以给手术的部位进行适当被动活动。
如果是长骨的骨折介入的时间可以更早,但是康复治疗的原则跟关节骨折一样,目的就是为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包括长期制动,卧床,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脑卒中后肢体障碍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
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时间越早越好。
以往康复治疗多选择发病48小时后介入,目前推荐急性发病当天只要病情稳定,即可介入康复治疗,早期进行摆放肢位、感觉输入及被动相关活动等训练,效果较好。
出血性脑卒中72小时后推荐介入康复治疗,目前临床中未完全遵循该原则,同样为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进行康复治疗,不同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时间不同,介入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别。
常见功能障碍包括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