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脑出血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方法是通过应用神经生理及运动模式,加强肌力,包括患侧恢复和健侧的代偿,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5、急性期康复治疗: 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护理、按摩、被动运动(切忌粗暴)及卧床时肢体应置于抗痉挛的体位等措施来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痉挛、变形(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足下垂等)等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发生,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
6、恢复期康复治疗: 一般在病后3天—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
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
顺序如下; 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强调的是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力训练。
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
⑴ 床上训练: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⑵ 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
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⑶ 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先作站立准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训练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训练),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 步行训练: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
先作步行前准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
在步行训练中应强调,必须注意改善步态训练。
扶拐步行步态有三种: ① 手拐先前伸着地,患足迈出,然后健足跟上。
② 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迈出,然后患足跟上。
③ 患足和手拐同时向前,然后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 上下台阶训练:开始应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训练。
⑹ 复杂步态训练:如绕圈走,转换方向走,越过障碍走等。
⑺ 上肢及手的功能对于患者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大关节活动恢复较好,手精细动作恢复较慢,需要强化训练。
训练内容: ① 关节活动度训练:各关节功能活动训练,掌指、指间关节各方向活动强化训练,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及精细动作训练。
②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穿衣、洗漱、梳头、进餐、写字、握物等动作训练。
③ 回归社会职业训练。
7、预防: ①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戒烟戒酒。
② 防治高血压、肥胖症。
③ 保持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
。
。
。
脑出血病人如何康复治疗?
脑出血病人的康复治疗是一个多阶段、综合性的过程,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情,治疗手段各有侧重。
对于早期出血性中风患者,手术治疗成为首选。
手术旨在清除脑内血肿,减轻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脑组织的恢复。
而面对早期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重点则转向血管再通。
溶栓、取栓等手段旨在恢复脑部血液供应,尽快恢复脑细胞功能,减少神经损害。
对于错过早期治疗阶段的患者,保守治疗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的治疗措施,旨在促进脑部血流,修复受损神经,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进入后期,治疗策略转向促进神经重塑和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锻炼、针灸治疗等方法,旨在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出血病人的康复治疗是一个复杂且多步骤的过程,需要根据病情阶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成都脑外伤康复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在颅脑损伤后,患者会受到小脑总不平衡的影响,这时,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颅脑损伤康复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平衡肢体和改变行走姿势来训练患者。
这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其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患者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功能锻炼。
其中,肢体平衡运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康复手段。
例如,患者可以经常踮着脚走路,这样能够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进而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同样地,患者也可以尝试一些其他形式的平衡运动,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此外,改变行走姿势也是康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患者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步态和姿势进行行走,以帮助大脑重新学习并调整其对身体运动的控制。
例如,使用双手举起哑铃行走,可以增加上半身的负担,促进大脑对肢体运动的协调控制。
总之,颅脑损伤康复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行走姿势。
肢体平衡运动和改变行走姿势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些训练,患者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