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的概念及素养监测工作的意义 (健康素养的概念)

admin 2024-12-15 44 0
健康素养的概念及素养监测工作的意义

本文目录导航:

健康素养的概念及素养监测工作的意义

健康是人生的基础。

人们从事劳动、建设和各种工作,为了什么?为了更加幸福地生活,但是如果没有健康,即便幸福就在身边也无从享用;反过来讲,人们要得到幸福的生活,必须从事劳动、建设和各项工作,若是没有健康,又如何工作?“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干家万户幸福”,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已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写入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维护健康的重要,提出了“养生”、“护生”等一系列概念及养护的方法,曾经发挥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变,我们完全应当也完全可能在吸收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维护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于是,卫生部组织专家经反复研究、反复筛选,提出了中国公民必须掌握的66条健康素养要点。

这就是卫生部2008年第3号公告的由来。

健康素养,是指人的这样一种能力:它使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

现代的健康概念,不仅仅限于无疾病或不衰弱,而是指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健康素养自然也就包涵着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仔细阅读《健康66条》的内容,把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健康素养的基础。

这些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要点,有些看来似乎已是老生常谈,但只要知行合一、认真遵循,便可终生受益。

现在依然是“谈癌色变”的时代,至今还没有能令癌症药到病除的良方。

但是,如果我们知道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因此立志戒烟,就会大大降低肺癌等多种癌症患病的风险。

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的大敌。

患者不仅个人痛苦,也使家庭因长期的医疗费用而不胜负担,同时耗费着社会大量的医疗资源。

其实,慢性病的发生,相当大的程度取决于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起居无序、饮食无节、烟酒无量、运动无时等,都是慢性病的重要病因。

如果按照66条健康素养的要求,摒弃不良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性病就无从肆虐。

维护健康,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许多危险来源于无知。

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如何规避,煤气中毒如何防止,骨折伤员如何抢救,心肺复苏如何进行,药品、农药如何存放……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既可以自救,也可以救人,从而避免许多无谓的伤害与死亡。

中国健康素养水平基点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2021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40%,比2020年提高2.25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0.70%,农村居民为22.02%,较2020年分别增长2.62和2.00个百分点。

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0.40%、23.83%和19.42%,较2020年分别增长1.34、2.82和2.70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37.6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28.05%,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4.28%,较2020年分别提升0.51、1.61、1.16个百分点。

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56.41%、科学健康观素养50.01%、健康信息素养35.93%、传染病防治素养27.60%、慢性病防治素养26.67%和基本医疗素养26.05%,其中基本医疗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和传染病防治素养均有提升,科学健康观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与2020年基本持平。

本次监测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依据,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69岁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份。

什么是健康素养调查

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监测内容围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2015版)》,包括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涵盖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六大方面。

主要由辖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负责现场调查,并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陪同上门走访,做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

调查对象须独立完成,确保真实性。

调查对象对题目无法理解时,工作人员可以用方言口述题目及选项,但不能有所引导和指向。

调查人员均身穿红马甲、佩戴工作证,手持电子调查设备(平板电脑)开展调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