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帮扶政策有哪些 (健康帮扶政策宣传内容有哪些)

admin 2024-12-15 52 0
健康帮扶政策宣传内容有哪些

本文目录导航:

健康帮扶政策有哪些

一、健康扶贫政策1. 从2018年1月1日起,农村贫困人口患者的住院治疗(含重大疾病门诊)费用,在经过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扶贫济困基金、大病医疗救助、补充大病医疗保险等途径救助补助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部分,将由医疗卫生扶贫专项基金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具体比例为:一级医疗机构(含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二级医疗机构60%,三级医疗机构40%。

2. 一个家庭在自然年度内累计自付部分在1-2万元的,患者家庭将获得8000元的补助;自付部分在2-4万元的,将获得元的补助;自付部分在4万元以上的,将获得元的补助。

该项补助一个家庭一年只能享受一次。

二、健康扶贫总体要求针对贫困地区医疗条件薄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健康扶贫工作应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受益水平为核心,整合各类医疗保障、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同时,采取更符合实际、更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农村贫困人口能够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到2020年,实现中国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法律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二条 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国务院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第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健康促进的三大政策

一、倡导:此策略着重于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健康问题的认识。

倡导者致力于推动健康行为的养成,鼓励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促进政策和环境的变化,以支持健康的选择。

二、赋权:此策略重视个人和社区的参与和自主权。

赋权的目标是使个人和群体能够掌握自己的健康情况,并参与健康政策的制定过程。

通过提供知识、技能和资源,赋权策略能够帮助人们作出更健康的选择,并在健康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促进协调:此策略着重于创造支持健康的社会环境。

强调跨部门合作和协调,以确保人们能够获得健康选择和机会。

促进协调的策略包括制定跨部门的健康政策、推动社会公正和减少健康差距。

健康扶贫政策包括哪些

健康扶贫政策包括以下内容:1、为健康扶贫对象进行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内健康扶贫对象进行体检,体检后为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2、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成立了由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医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服务,以贫困人口为重点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为100%,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卧床患者实施上门服务,并对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患者针对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3、健康扶贫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给予补贴;4、区域内住院治疗免起付线,提高健康扶贫对象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5、实行健康扶贫对象住院“一站式”报销便民服务;6、实行健康扶贫对象县域内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7、“9+1”种大病专项救治。

法律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国务院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