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内容 (家校共育促进孩子共同成长的建议)

admin 2024-12-16 31 0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内容

本文目录导航: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内容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内容如下:

1、第一篇:

通过聆听讲座,我觉得自己在家庭教育观念上最欠缺的就是赞美、鼓励孩子,我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说的最多的就是你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很少表扬孩子的优点。

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苛责孩子,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并加以指导,同时积极和老师沟通,和老师一起鼓励孩子。

通过聆听讲座,使我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家长,保持情绪良好,不要把工作情绪带到家里,甚至转移给孩子,我们应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今后一定多查找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看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孩子的学习是重要的,身心健康更重要,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2、第二篇:

我们做家长的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教育,也都是第一次做家长。

教育孩子也都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一点点从各方面学到的,也就是现学现卖,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

今天聆听了心理专家张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

我学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原来孩子的心理不仅需要学校、社会的呵护,更重要的是我们家长的呵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决心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

3、第三篇:

感谢学校能够为我们家长组织这样一场“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讲座,也谢谢方可教授的分享,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仍然觉得受益匪浅。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难免会产生焦虑感觉,在教育这条路上也是费劲了心思,但往往我们忽视了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家庭当中,我们都需要保持一份正性情绪,那么对于当下环境也好,未来生活也都正能量满满,充满期待!小孩这样的氛围当中,也一定会成长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如下:

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变化比较快,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等,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19%的少年儿童自杀的原因是害怕受到惩罚,18%患有心理疾病,有心理障碍的少儿最容易诱发自杀。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人数占青少年总数的16%以上。

学校、家庭教育的八个误区

重成功轻失败:关注成功重于面对失败(忽视了失败对于成功的奠基作用)

重物质轻精神: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忽视了高层次的精神领域的.发展)

重结果轻过程: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忽视了成长和积累的过程)

重智商轻情商:关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忽视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重答案轻问题: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忽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重行为轻心理: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忽视内在的心理因素)

心理健康讲座主要内容

一是跳出来解释心理本质,心理不是道理,逻辑与非逻辑,体验与观察,对人对己。

二是对比解释心理健康状态,其实横向识别,三个阶段四个状态,不同应对方法。

三是心理健康应对方法,包括理念、思维、咨询、关系、爱好。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