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县简介 (繁昌县介绍)

admin 2024-12-19 35 0
繁昌县简介

本文目录导航:

繁昌县简介

繁昌是一座立县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兴城市。

地处皖南北部、长江南岸,隶属芜湖市,现辖6镇101个村(居)委会,人口32万,面积604平方公里。

繁昌历史悠久。

240万年前,亚欧大陆的古人类就是在这里和曙光第一次相拥。

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群聚居繁衍,并创造了灿烂的缪墩文化。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109)立春谷县,三国时期东吴将军周瑜曾任春谷长。

公元318年,晋元帝司马睿率其子民千里南迁,定居于此,这片沃土始得大规模开发,并有了一个颇具魅力的名字——繁昌,沿用至今。

历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梅尧臣等都曾行迹于此,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和动人的传说。

境内出土的春秋早期青铜器、楚铜贝范及宋代瓷窑器等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繁昌窑遗址、皖南土墩墓群、人字洞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4月,解放大军挥师南下,繁昌作为渡江第一船登陆处,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

繁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处皖南北部,其北临长江,南望九华,东接长江金三角,西通中部腹地,素有“皖南门户”之称。

浩浩长江,由西向东,穿山越岭,奔腾而来,在这里形成一条宽阔平稳可行驶万吨级船只的“黄金水道”。

沪铜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宛如两条巨大的动脉,将繁昌同富饶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大内陆腹地连接起来。

由繁昌前往南京禄口、合肥骆岗机场也非常方便,车程不到一个半小时。

繁昌资源丰富。

604平方公里锦绣山川蕴藏着丰厚的各类资源,尤以矿产资源为最,储藏着燃料、金属、化工、冶金辅助材料等7大类33种矿产。

繁昌属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千姿百态的地形,暖湿适宜的气候,使这里生活、生长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驰名中外的“长江三鲜”(鲥鱼、刀鱼、螃蟹)即产于此。

改革开放以来,繁昌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优势,始终坚持“以工强县、以农安县、以商富县”的发展方向,县域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对外开放日趋活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目前,全县已形成以水泥建材、纺织服装、冶金机械、船舶制造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以蔬菜、水产、油菜、棉花为主产的优势农业板块,以房地产开发、现代物流、旅游、保险、金融、中介为重点的服务业体系,以繁昌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孙村服装工业园、荻港建材工业园等为支撑的特色园区。

县域综合实力位居安徽省前列。

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1亿元,同比增长18.1%;完成财政收入6.41?不含基金7800万),增长28.2%,比“九五”期末增长2.4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蹲?2亿元,增长70%;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元,增长3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4514元,增长16.9%。

“十五”期间,繁昌先后跻身于“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教育‘两基’达标县”、“全国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安徽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安徽省文明县城创建先进县”等行列。

“十一五”时期,繁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更快更好地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为根本出发点。

强工业、优农业、兴三产,加快工业化进程,建立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化科教兴县,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东向发展战略,强化招商引资。

力争到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18亿元,年均增长22.9%;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年均增长20%;在岗职工工资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

力争把繁昌建设成为经济更具实力,发展更具活力,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的工业强县,奋力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行政区划繁昌县录属安徽省芜湖市,现辖六镇(繁阳、荻港、孙村、平铺、新港、峨山)。

全县面积604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

【繁阳镇】县城所在地,辖城北、城东、城南、新建、龙亭、云路、繁阳、西苑、新化、马坝、横山11个居委会和范马、铁门、阳冲、城西、华阳、铁塔、戴店、三元、枣园、新合、横山、横东、西街、库山、大阳、茶山、马厂、缸窑18个村委会,行政区划面积128.9平方公里,人口10.2万。

【荻港镇】位于县城西部,辖德远、中街、南桥、桃街四个居委会和桃冲、鹊江、杨湾、杨山、庆大、新河、渡江、笔架、赭圻、潘冲10个村委会,行政区划面积87.75平方公里,人口4.3万。

【孙村镇】位于县城西南部,辖桥西、黄浒2个居委会和长寺、长垅、犁山、九连、梅冲、水口、枫墩、金岭、龙华、义兴、感定、汪洋、万里、顺风、大冲、中分、八分、张塘、代亭、汪冲、赤沙21个村委会,行政区划面积153.52平方公里,人口5.8万。

【新港镇】位于县城西北部,辖2个街道居委会和新东、荷圩、克里、克山、义合、矶山、泥埠、草山、裕民、白象10个村委会,行政区划面积77.1平方公里,人口5.25万。

【平铺镇】位于县城东北部,辖1个街道居委会和五华、寒塘、平铺、新牌、龙岗、马仁、新林、茶冲、山河、新塘、郭仁、蔡铺、官塘13个村委会,行政区划面积89.6平方公里,人口3.2万。

【峨山镇】位于县城东部,辖象形、湾店、童坝、凤形、沈弄、千军、东岛、柏树8个村委会,行政区划面积76.6平方公里,人口2.5万。

繁昌历史历史沿革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109)建春谷县,属丹阳郡。

三国吴永安年间(258~264)地属故彰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属宣城郡。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司马睿即位建康(今南京),其襄城郡繁昌县(故址繁阳亭在今河南临颖县西北30里)之民因避战祸,从帝渡江,流聚春谷,遂于春谷地侨置襄城郡繁昌县,是时春谷、繁昌两县并立。

成帝咸和四年(329)侨置淮南郡,领春谷、繁昌等县。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改春谷为阳谷。

晋安帝义熙九年(413)省阳谷入芜湖县,又省芜湖入襄垣县。

自是春谷废,唯繁昌存。

南朝宋邦武大明六年(462),淮南郡并入宣城郡,繁昌县属宣城郡,明帝太始三年(467)复属淮南郡。

梁武帝天监元年(502),以阳谷地置南陵郡,治赭圻(故城址在今荻港镇)。

隋开皇九年(589),罢南陵郡置南陵县,废繁昌等县更置当涂县,是时繁昌县阙,南陵县治赭圻,属宣州。

唐武后长安四年(704),移南陵县治于青阳域(即今南陵县城),属宣城郡。

南唐升元年间(937~943),割南陵五乡,复置繁昌县(治属在县西北延载乡,今新港办事处),属江宁府。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繁昌县属宣州。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属江南东路太平州。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属江南东路太平州。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太平州为太平路。

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明兵渡江,首取江浙行省江东道太平路,升为太平府。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定太平府直隶京师。

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改京师为南京,称南直隶太平府,繁昌属之。

英宗天顺元年(1457),繁昌县知县王旬,因县治濒大江之冲,据南畿上游,往来供递钜剧,邑小莫支,民滋消耗,建议朝廷改迁,邑人中丞吴琛赞之,始迁县治于金峨上乡(即今繁昌县城),以延载乡故城为旧县镇。

清顺治二年(1645),康熙六年(1667),繁昌县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太平府。

中华民国初,繁昌属芜湖道。

民国16年(1927),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1年(1932)属第九督察区,民国29年(1940)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安徽省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芜当专区,1950年上半年转辖于池州专区,1952年划归芜湖专区,1981年上半年属宣城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改属芜湖市。

自然地理动物资源【兽类】境内有鹿、獐、、獾(有猪獾、狗獾)、麂、野猪、穿山甲(又称鲮鲤)、杨子鳄、白鳍豚、江豚(江猪)、狐、竹狗(豹狗)、果子狸、刺猬、白石、松鼠、兔、山猫(也称狸猫、豹猫)、黄鼬(俗称黄鼠狼)、褐家鼠、田鼠、蝙蝠等出没,水獭(俗称水獭猫)罕见,狼少见,梅花鹿、野山羊基本绝迹,虎,1952年后至今未见,金钱豹,1977年后至今未见。

【禽类】候鸟有雁、天鹅、燕子、凫(一名野鸭,有绿翅、花脸、绿头野鸭之分)、寒鸭(俗称雪老鸭)。

非候鸟有:雉(俗称野鸡)、鸽、画眉、雀(有云雀、山麻雀、家麻雀之分)、喜鹊、山和尚、鸲鹆(也称八哥)、白头翁、斑鸠(鹁鸪)、大杜鹃(也称布谷)、竹鸡、苦鸭、啄木鸟、翠鸟(俗称绿翠)、鸫鸡、鹭、鸬鹚(俗称鱼老鹰、鱼老鸭)、乌鸦、鹌鹑、猫头鹰、老鹰、白鹇、白颈长尾雉等。

旧志记载有鸳鸯、山凰,今未见。

【鱼类】已记录的有62类,隶属11目,20科,主要有:鲚(刀鱼)、鲥鱼、河豚、青鱼、草鱼、鲢、鳙(胖头鱼)园尾斗鱼、沙鱼、刺鳅、青鳟、黄条、吻虾虎、黄鳝、胭脂鱼、鲤、鲫、鳜鱼、泥鳅、麦穗鱼、中华鲟等。

旧志载,隐静山(五华山)碧霄峰下涌珠泉出金鬣鱼,今无。

植物资源【树木】常见的树木有:马尾松、杉、法国梧桐、侧柏(扁柏)、桧柏(刺柏)、檀树(有黄、青两种)、洋槐、樟、梧桐(俗称青桐)、枫杨、枫香、白杨、乌桕、柳栋、麻栋、小叶栋、桷栎、化香、茅栗、板栗、柞树、棕榈、皂荚、苦槠、冬青、檫木、合欢、黄荆、枸骨(也称鸟不宿、枸橘子)、山楂、栲木、椿(香椿)、樗(臭椿)、榆、银杏(白果)、女贞、木荷、野柿、桑、黄连、栀子、紫薇、腊梅、乌榕、喜树、水杉、枸树(也称谷树)、水桦、算盘球、杜鹃、勺樟、盐肤木等。

此外,马仁山有百亩左右楠木林,极为罕见,荻港板子矶有500年以上古树银杏1棵。

【竹类】竹以栽培为主,主要种类有:毛竹、桂竹、紫竹、水竹、澹竹、老竹、木竹、慈竹、苦竹、斑竹、雷竹等,其中毛竹面积最大。

【药用植物】县内药用植物计约166科,788种,其中大宗药材有:丹皮、明党参、紫党参、仙鹤草、芦根、益母草、藕节、墨旱莲、香附、渍竹叶、半边莲、紫地花丁、银花、茵陈、败浆草、地榆、芜花、旋复花、何首乌、白芍、覆盆子、徐长卿、夏枯草、白茅根、玉竹、鸡内金(动物科)等。

名贵药材有:枯梗、半夏、太子参、金蝉花、辛夷、麦冬、灵芝、石耳、贝母等。

引种药材有:杜仲、厚朴、贝母、红花、玄胡、白木、生地、板兰根、大黄、山茱萸等。

【经济植物】主要有水稻、油菜、棉花、小麦、玉米、大麦、红薯(山芋)、洋芋、花生、甘蔗、雷竹、蔬菜、瓜果、茶叶、食用菌类等。

蔬菜类主要有:结球白菜、普通白菜、结球甘蓝、芥菜、花椰菜、春白菜、苤蓝、菜苔、菊花心、萝卜、胡萝卜、芜菁、茄子、西红柿、辣椒、黄瓜、南瓜、冬瓜、丝瓜、瓠瓜、笋瓜、苦瓜、菜瓜、地瓜、四季豆、豇豆、扁豆、毛豆、豌豆、蚕豆、刀豆、绿豆、韭菜、大葱、蒜苗、洋葱、马铃薯、生姜、芋艿、菠菜、芹菜、苋菜、莴苣、茼蒿、芫荽、藕、菱角、荸荠、茭白、菱角菜、鸡头菜、金针、竹笋、香椿、稆蒿、荠菜等。

瓜果类主要有:西瓜、香瓜、枣、苹果、梨、桃、桔、李、柿、杏、葡萄、核桃、樱桃、草莓、板栗、石榴等,其中繁昌长枣个大、皮薄、核小,其制成的“金丝蜜枣”,名列全国“八大名枣”之一,为清时贡品。

地形气候 繁昌地势西南高面东北低,地貌类型多样,山、圩、洲、滩兼有,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东南部,一般在400米以下;北部和东部为平原,海拔7—30米。

境内主要山岭有:寨山、红花尖、马仁山、五华山、浮山,分布在县境西北部。

寨山:曾名覆釜山。

位于县城西北11公里,地处荻港和新港地界,呈东西走向。

主峰高程477.2米(1956年黄海高程系,下同),为县内最高点。

红花尖:一名红花山。

位于县城西偏北7公里,地处繁阳、孙村地界,主峰高程450米,与长垅山构成东西走向山脉。

马仁山:位于县城南偏14公里,地处孙村与南陵县地界。

山脊线呈“W”型曲折,与朝山头一脉相承,主峰高程316.1米。

五华山:曾名隐静山。

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地处平铺、峨山毗连地带。

山脊线南北走向,与尖山、诸侯岭一脉相承,主峰高程279.5米。

浮山:曾名隐玉山,位于县城东北7.5公里,地处峨山、峨桥毗连地带,为一侵入构造孤山,三面圩区环绕,唯南向一线余脉和千军岭相连,主峰高程431.6米。

境内平原按其特征分为圩区平原和少量河谷平原。

圩区平原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水网密布,一般标高6—10米,是我县主要农业生产基地。

分布在县境漳河系统及北部横山河和西部黄浒河流域。

河谷平原,俗称“冲田”,面积约39平方公里,一般高程8—30米,包括孙村赤沙河流域龙塘湾至九连圩一带、水口山至九连圩一带以及荻港古家冲、繁阳长形冲、范冲、峨山毛塘等地。

境内主要河流和地表水系有:长江、漳河、峨溪河、泊口河、黄浒河、龙窝湖、苏伍滩和中塘。

长江:自西南向北斜贯县西、北边界,境内流程近30公里,水面宽1至2.5公里,最窄处800米(荻港凤凰矶)。

漳河:源于南陵县绿岭荷花塘和戴家汇的水涟洞,流经我县平铺镇肇埠后,环绕县境东部,于鲁港入长江,境内流程近20公里,河宽30至105米,其支流有峨溪河和泊口河。

峨溪河:源于繁阳范冲,流经县城南门桥(古称上峨桥)于峨桥(古称下峨桥,现属三山区)并入漳河,全程约23公里,河宽5至60米,属季节性河流。

泊口河:源于平铺镇荷花岭,自南向北,与龟山附近湖洼融成一片,至峨桥泊口阐泄入漳河,流程近9公里,河宽5至20米。

黄浒河:源于南陵县韭菜崖和铜陵县水龙山,为我县西南与铜陵县毗邻界河,经孙村赤沙滩,沿孙村、荻港西注长江,境内流程约27公里,河宽15至34米,属季节性河流。

龙窝湖:为长江弯道形成的牛扼湖,地处三山区境内(现归我县管辖),面积近10平方公里,水面近万亩。

龙窝湖属富营养型湖泊,天然饵料丰富。

湖中鱼类资源众多,是我县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

苏伍滩和中塘:位于平铺镇境内,原为相连水域,面积近2平方公里。

清道光六年《繁昌县志》称:“首受繁南两县诸山之水,长阔无际,水涨时一望如湖”,现仅存中塘水面约0.5平方公里。

繁昌位于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南缘,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光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15.3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244.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68.3小时,年均无霜期231天。

地理位置繁昌县位于皖南北部,长江南岸,介于北纬30度37分至31度17分,东经117度58分至118度22分之间,面积615平方公里。

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

浩浩长江,自县域西南向东北川流不息,峨溪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

版图近似弯月,镶嵌在美丽的长江之畔。

矿产资源 繁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地质勘探境内拥有金属、非金属、燃料、化工、冶金辅助材料等七大类34种矿产品。

其中,金属矿产有铁、锌、铜、金、银等;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沸石、瓷土、膨润土、花岗岩、大理石、紫墨玉、砖瓦粘土等;燃料有煤、泥煤、天然气;化工原料有硫、硫铁矿、石膏、重晶石等。

金属矿产中铁矿石储量最多,保有储量约4000余万吨,并且含铁品位高,有害元素低,伴有自熔或半自熔矿物。

主要矿床有长龙山铁矿床、白马山铁矿床、顺风山铁矿床、小阳冲铁矿床、铁山坡积铁矿床。

县内已形成上规模的开采企业有荻港杨山铁矿集团公司、孙村磁墩头铁矿公司、芦南大元旦铁矿、俞冲铁矿等。

此外还有国有马钢桃冲铁矿、国有铜陵顺风山铁矿等。

其次是锌矿,矿石量7.55万吨,金属量0.67 万吨,分布在峨山乡随山、繁阳镇阳冲等地。

第三为铜矿,储量约4000吨。

非金属矿产中以石灰石储量最丰富,地质储量17亿吨,含氧化钙50-55%,全县年产350万吨以上;沸石矿地质储量约1.5亿吨, 沸石矿物一般含量40-60%;膨润土几千万吨以上;花岗岩分布面积15平方公里,约10亿立方米;紫墨玉分布在荻港、孙村等地;紫砂陶土分布在平铺、峨山等地;高岭土(瓷土)储量相当丰富,而且质地优良,泽白似玉,结构细腻,是制造瓷器的上等原料,畅销江浙。

燃料主要是煤的储量较为丰富,据现有资料统计约1500万吨左右;泥煤储量约6000万吨;还有天然气估计储量约4500万立方米。

化工原料主要为硫、硫铁矿,现探明的储量为1000万吨。

经济建设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4.8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8.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0亿元,同比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25.30亿元,增长26.3%;第三产业增加值14.55亿元,增长9.8%。

三次产业结构为11.1:56.4:32.5的水平。

从各产业对GDP的贡献来看,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7%、75.7%和18.6%,其中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4.2%;分别拉动GDP增长1、13.9和3.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GDP增长11.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发展良好。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经济,通过调整政策、增加投入、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提高农业的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6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以产业化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发展。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公顷,比上年减少684公顷。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公顷,比上年减少4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230公顷,比上年减少31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598公顷,比上年减小196公顷。

实现农业总产值8.61亿元,比上年增长7.2 %。

其中养殖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7.9%上升到29.6%,种植业的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

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平稳推进。

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7.4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其中1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7.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0%。

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1.3%,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3.1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1.3%。

年末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家。

投资规模平稳增长。

2006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8亿元,比上年增长62.8%。

在投资总额中,城镇投资23.35亿元,增长95.3%;农村投资4.93亿元,下降0.4%。

从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21.54亿元,增长73.5%;第三产业投资7.96亿元,增长39.4%。

从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73.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4.7%;交通运输业、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及社会保障和福利业投资分别增长89.9%、39.0%和291.5%。

房地产开发稳中有升。

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

房屋施工面积23.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7%,竣工面积5.07万平方米,下降54.4%。

商品房销售额万元,增长72.9%。

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芜湖海螺水泥项目,有3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当年完成投资10.9亿元。

新增水泥熟料生产能力450万吨。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

2006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69亿元,增长18.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1亿元,增长1.7%。

分地区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7.49亿元,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21.6%。

利用外资水平稳步提升。

2006年,全县共引进内资项目126个,其中投资超亿元的5个,实际利用内资25.87亿元,增长12.6%;实际利用外资5478万美元,增长45.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419万美元。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2006年全县进出口总额达16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出口1604万美元,同比增长27.1%。

繁昌经济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按省级开发区筹建,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编制了综合工业园7.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投资1.2亿元实施了2平方公里的“五通一平”工作。

孙村轻纺服装工业园完成基础建设投资2497万元,配套功能不断增强。

荻港新型建材工业园规划正在编制。

开发区当年引进项目70个,引进资金12.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4亿元。

旅游业高速发展。

2006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6.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3.9%,其中,接待海外游客0.04万人,比上年增长73.4%; 2家旅行社国内组团1.61万人次,增长106.1%。

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40亿元,增长28.2%。

马仁奇峰跻身4A级旅游景区行列。

年末星级酒店1个,客房总数208间。

春同网网站简介

春同网是一个专注于母婴健康领域的专业门户网站,它集合了全国众多一线儿保科医师的智慧和经验。

对于80后和90后的新父母来说,春同网是获取权威、可信赖的孕产期和育儿信息的重要平台。

网站内容丰富,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最新资讯,还设有在线咨询功能,让家长能够随时随地向专家请教并预约专家门诊。

除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春同网还拥有其旗下的电商平台——春同商城。

春同商城致力于为广大家庭提供实用且品质优良的母婴产品。

通过便捷的购物方式,家长可以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到适合不同阶段和体质宝宝的产品,无论是在产品的选择上,还是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春同商城都充分考虑了中国宝宝的特性和家庭的不同情况。

凭借春同网的强大专家支持,春同商城确保每一款推荐的产品都经过了专业评估,旨在为孩子们提供最适合的成长环境。

这个平台不仅是一个购物平台,更是新父母们育儿路上的得力助手。

古井(小学课文)

古井古井的传说 “水为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

酒中牡丹古井贡酒之所以“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人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饮誉海内外,是与酿酒所取水的一口古井分不开的。

历史曾经显示过这样的画面。

公元532年,阴风怒号,战马嘶鸣。

北魏为夺回谯城(今亳州),与南梁戍守的大将元树拼将死战。

魏将独孤信将军奉命出战。

但几经沙场,都惨遭失败,死前将金锏长戟投入营寨附近的一口井中。

后来这口井的水质产生了很大变化。

附近的井水都咸涩难饮,唯有这口井清冽甘甜。

千百年来,当地人民一直用这口井水酿酒。

现在的古井人,更是专门在上面建起了“古井亭”、“古井园”以示保护和纪念。

曹操与古井贡酒 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 晋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酿造方法。

曹操在《上九酝酒法奏》中说:“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

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十渍曲,正月解冻,用好稻米,滤去曲滓,便酿……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善之,其上清,滓亦可饮。

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献上。

”(载于《齐民要术》)。

“九酝酒法”是对当时亳州酿酒技术的总结,也是“九酝春酒”作为贡品的最早的文字依据。

从此该酒成为皇室贡品,这便是今天古井贡酒的源头。

古井酒文化2006年10月,苏鲁豫皖第三届白酒峰会,著名白酒专家沈怡公开提出:“古井首创的‘绵甜净爽香’——香融入味之中,浓而不烈、香而不艳的淡雅型白酒新风格,是我国近年来白酒市场的一次积极的革命。

现在中国白酒都在朝这个趋势发展,这一香型的白酒,质量非常好,口感很不错,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前途。

” 2007年3月,淡雅古井酒荣获“中国酒业白酒创新产品”荣誉称号。

同年8月9日,面对全国20多家经销商代表,古井集团把一款刚刚研发成功的淡雅型古井贡酒与五粮液、剑南春等名品放在一起盲测,其结果证明,该酒的品质与其他名酒不分上下,且独具上升空间和市场潜力。

古井集团首席品牌顾问李青博士介绍,在“古井复兴、回归高端、回家安徽”战略提出后,公司将全力将“淡雅型”古井贡打造成该公司高端酒主打产品,使其成为安徽白酒业进军国内最高端白酒市场的最新武器,并以此作为与茅台五粮液分庭抗礼的支点。

现代意义上的好酒,一定是“淡雅”型 为什么说淡雅香型白酒是好酒? 白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们感情交流的媒介,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人文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起来的消费者最关注什么?是健康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绿色、时尚、自然、和谐的生活品位。

现代人强调的是清新典雅、其乐融融的生活氛围,那种“香气大、刺激性强”的香浓型白酒已不再为人们所推崇。

由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家组组长、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认为:所谓的好酒,首先是适口性好。

好酒入口一定要好,要醇和。

一杯好酒,其香一定要“幽香淡雅”,入口一定要“柔顺”。

其次,回味一定要甘美醇和。

而在当前中国白酒市场中,“淡雅”、“柔和”声一片,众多白酒厂家都声称自己的酒体风格绵甜爽净、幽香淡雅,是现代意义上的好酒,让消费者不知所从。

“淡雅其实就是一种酒体风格”,国家级白酒评委、“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主持设计中国第一例淡雅香型系列酒的古井贡首席酒体设计师查枢屏先生告诉我们:“淡雅”并不仅是一种概念,没有科技创新,没有内在品质的提升和先进技术的支撑,任何模仿都是“老太太穿少女装”,只会欺人欺己,贻笑大方。

早在1998年,古井就开始捕捉市场反映,构思淡雅型白酒,进行产品创新。

并先后开发了相关系列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直至后来进一步确立了古井贡酒“幽香、淡雅”的新风格与口感定位,结合古井贡酒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逐步调整和发展新型白酒产品,改变了延续千年的香浓老传统。

查枢屏告诉记者,不论从专家品尝角度还是从普通消费者口感需要来说,喝好酒,闻香更要识味,也就是要把酒香融入味中,体现的是淡雅幽香。

但要做到这一点却不容易,它给企业带来的是包括用料、制曲、工艺、储存和酒体设计等在内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背后凝聚了大量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因为口感的竞争,实质上是品质与技术的竞争,不能只是简单地模仿和炒作。

因此,他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淡雅型白酒时,一定要看准厂家名称,为保证货真价实,最好是去购买有技术实力的中国知名酿酒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要仅仅相信于部分产品上的标牌或广告标注。

要警惕某些企业不负责任的跟风,进行一种概念炒作。

以淡雅香型古井贡为例,如今这里的“香味”是指淡雅幽香,其实质是减少酒体中的大分子杂质,是在一种香型的基础上,既保持原香型的风格,又融合其它香型的长处,使之更加好喝,更加具有典型性,风格更加突出。

从微量成份分析来看,此类型酒中的酸、酯、醇较低,酸与酯比更加协调、和谐,具有“淡中生味,雅中具香”的独特个性,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口感,突出了白酒健康化的趋势,代表了传统白酒创新的主流方向。

“淡雅”之风,吹遍中国白酒市场 广大顾客和专业人士对于淡雅香型白酒,是如何评价的呢? 古井贡酒销售公司总经理梁金辉给我们举出了一系列数据:自2002年古井率先在中国酒界确立“淡雅、幽香”的品格定位之后,这几年依靠典型的风格、科学的营销,其产品在安徽等地出现了热销的态势。

尤其是2006年,在安徽市场年销售额达2.3亿元之多,并逐渐在河南、山东、华东等区域占有较好的市场份额,春节国庆旺季更是供不应求,是中国白酒界区域性市场最具有竞争力的白酒品牌。

中国酒类协会商业协会秘书长刘员、国家级评酒师昌国明、高景炎以及已逝的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等白酒权威,对淡雅古井贡酒认真评定后,一致认为:其酒液无色透明,窖香浓郁,醇甜柔顺,香味协调,入口绵、甜、净、爽,风格独特。

该酒在保持古井贡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具有淡雅幽香的独特特征,是白酒风格、品味的发展与创新。

现在,古井白酒的淡雅之路已经渐趋成熟,以“幽香淡雅”为风格特色的龙韵、精致、精品幽雅古井贡,精品淡雅、淡雅古井酒等系列酒已成为古井的主要卖点,并从1999年的单一品种、年产几百吨,发展到现在的高中低档、几十个品种、年产两万多吨。

随着产量的增加,淡雅香型古井系列酒所创利润也在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古井的主要利润来源。

当然,随着以淡雅古井酒、精品幽雅古井贡等为代表的古井产品的热销,引得同行业诸多厂家纷纷跟进和效仿。

这也表明“淡雅”作为一种白酒口感风格,在古井的首创和倡导下,正在成为白酒市场的一股强劲潮流,其发展不可限量。

中国食协将联合古井组建“淡雅香型白酒研究院” 古井集团首席品牌顾问李青博士告诉记者,古井有了淡雅香型这个强力支撑,完全可以“另立门户”,借助新口感、新需求、新香型、新技术的优势,回归白酒高端,并有力冲击全国市场。

古井就是要抢占茅台、五粮液的地盘! 目前,他们正依据全新的古井白酒主业复兴计划,对现有的研发力量进行重新整合,并将与中国食品协会一起联合组建国内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淡雅香型白酒研究院”。

在这里,古井集团3名国家级白酒评委、14名国家品酒师、600多名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将会同国内一流白酒专家以研究院为核心载体,从事新淡雅型白酒新产品的研发。

这表明古井将主导淡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努力让传统白酒在酿造过程中更加科学化、标准化,更加符合现代人饮用习惯,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饮用需求。

古井集团作为中国白酒行业最重要的核心企业之一,中国第一家白酒类上市公司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座落在曹操与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安徽省亳州市。

公司的前身为1959年建厂、享誉国内外的亳县(州)古井酒厂。

1992年,为适应新时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古井集团应运组建成立。

自成立以来,古井集团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员工一万余名、十多家直接投资或控股的子公司,集酒业、酒店业、商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类金融业、制药业等产业为一体,跨行业、跨地区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

其中,白酒业、酒店业、精品零售业在品牌忠诚度、综合竞争力和资产规模等方面已稳坐安徽省内同行第一把交椅,房地产业发展稳健,类金融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白酒业是目前古井集团的支柱产业,其主体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酿酒界的知名企业,全国轻工行业的骨干企业,中国第一家白酒上市企业,自1989年以来该公司各项经营业绩一直稳居白酒界前列,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并位列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前十名和经济效益十佳企业。

其拳头产品古井贡酒是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并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国家首批“三绿工程”畅销品牌等重大荣誉称号。

她以“色清如水晶、香纯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独特风格,四次蝉联全国白酒评比金奖,荣获轻工部质量大赛金奖和出口产品金奖,是巴黎第十三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唯一获金奖的中国名酒,被世人誉为“酒中牡丹”。

2005年9月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首批授予象征着中国高档白酒的“金字招牌”——“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证书,这标志着国家权威部门对古井贡酒博大精深的传统工艺、悠久浓郁的酿酒文化及超群卓越的高贵品质,又一次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誉。

2006年7月,古井贡酒品格再获国家高度认可,其系列产品获中国酒类产品质量等级最高认证——优级。

获得此项认证,既可以让古井贡酒在市场上向消费者证明自己所属质量等级的同时,又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目前古井系列酒形成拥有以两大香型(浓香型、兼香型)为主、两大主要品牌(古井贡牌、古井牌)、从60度到30度不同酒精含量和高、中、低不同价格档次的完整产品体系,其中古井贡牌和古井牌系列产品是公司白酒类主导产品。

自1992年以来一直是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

酒店业是古井集团提升、转型成功典范之一。

酒店事业部(主体为安徽古井酒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以酒店业、商业、旅行服务业为主的大型旅游企业联合体,位居中国旅游饭店业前20强。

其下属的合肥古井假日酒店是省内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五星级酒店之一,委托国际著名酒店管理品牌洲际集团进行经营管理,率先在安徽开创了由外方托管企业的先河,该酒店自1997年开业以来一直保持着合肥市同行业领先水平;上海古井假日酒店是古井进军上海的开山之作,为一家四星级酒店,2003年开业当年便被评选为“假日(HOLIDAY INN)”品牌在亚太区的样板酒店,2004、2005、2006连续三年该酒店入住率均名列上海四、五星级国际品牌酒店之首;古井酒店管理公司立足安徽,向外辐射,目前,托管酒店近二十家,分布安徽、上海、江苏、江西等地,并于2004年进军经济型酒店市场,创造并倾力打造了新概念酒店“城市之家”品牌;安徽瑞景商业有限公司,主要包括瑞景名品中心(原古井赛特商城)和瑞景国际购物广场,目前已成为安徽省内最高档次和规格的购物场所;安徽中国青年旅行社,立足于安徽旅游市场,同时进行国内外旅游、入境旅游、票务代理和酒店预定等业务,2002年经国家旅游局审核批准在安徽省内率先成为出境旅游组团社,并于2004年成功取得了太极洞风景区三十年的经营权,公司接待国内外旅游游客人数已跃居安徽省旅行社前列。

房地产业是古井集团转型和业绩提升的开拓者、贡献者之一。

古井房地产集团公司是我省四家拥有国家一级房地产资质企业之一,它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兼做建筑安装、物业管理、投资等业务;目前已形成了以亳州为基础,以合肥为重点的开发战略布局。

该公司“以创造居住新生活”为开发理念,先后与国内著名的城区规划、房地产规划、园林规划机构合作,相继开发了丹华山庄、古井假日酒店、古井丰水源、百花大厦等一批经典房产项目,以及灵津渡大桥、亳州剧场等在亳州市享有盛誉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类金融业是古井集团的后起之秀。

在类金融投资领域,古井集团根据国家政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先后设立了亳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安徽恒信典当有限公司、安徽商联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并整合成立了以类金融、投资为主体的东方瑞景企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对以上类金融企业进行控股管理,这为产业资本与类金融资本相融合、促进实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古井九方制药公司是安徽古井集团有限公司占据药都——亳州得天独厚的优势设立的又一多元化产业之一,该公司已通过GMP认证,拥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等四条生产线,在产中药品种20余种。

其产品葛酮通络胶囊获得了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二类新药的证书和生产批件。

面对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大潮,古井贯彻“全面提升,振兴古井”战略发展方针,在进一步做大做强白酒主业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经济生产点,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打造古井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的目标。

古井贡酒源于亳州古井贡酒所在地――古城亳州,历史上曾称“谯”,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商朝第一个王朝成汤即建都于此。

它不仅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华佗的故乡,而且是道教先祖老子、庄子,巾帼英雄花木兰等先哲名流的诞生地。

这里地居万物滋繁的中原大地,沃野无垠,沟河纵横,盛产小麦、高粱、大麦、豌豆等优质酿酒原料。

据考古界在该地区发掘出土的陶质酒器及谷物发酵器皿表明,亳州的酿酒业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亳州志》记载,历史上的亳州大小酒坊林立,仅减店集(古井镇)一地,在明万历年间就有酿酒作坊40多家,1925年前亳州城内大小酒坊已近百家之多,出产的酒品有高粱酒、明流酒、小药酒、双酸酒、福珍酒、老酒、三白酒、竹叶青、状元酒、女儿红等数十种,酒品之多,足见酿酒技术之发达精湛。

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井贡酒就诞生于此。

古井镇做靓徽酒名镇 建设魅力古井 古井镇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的西北部,纵贯105国道,紧靠大京九,北部与河南省接壤,今年3月份,原张集镇整建制并入,组建了新的古井镇,现有39个行政村,人口8.2万人,国土面积118平方公里,城镇规划控制区1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

2005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2.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1500万元。

该镇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安徽省第一批文明小村镇”、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试点镇”等称号。

在建设与实践中,我们重点抓好城镇的规划、建改和管理,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

环境的优化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扩大了招商引资,加速了工业发展,推动了城镇建设,实现了工业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

一、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建设步伐,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发展经济和实现城镇化的一个大战略。

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把发展小城镇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为加强城镇建设的领导,成立了专门领导班子,镇委书记、镇长亲任城建工作的正、副组长,并由一名副镇长负责抓好城建工作,土地村镇建管所具体办理,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强化机遇与紧迫意识,不断分析制约古井镇城镇建设的因素,找标杆,找差距,深挖自身潜力,并把量化考核目标作为奖惩和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每年召开城镇专题会议5次以上,确保城镇建设有序、快速、健康发展。

2、强化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镇区经济,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多年的建设实践使我们深知:富民强镇靠经济,经济振兴靠工业。

发展工业的载体是工业园区,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是工业化,没有工业及商贸发展,其他就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以工业园建设为切入点,按照“建设新园区,拉动新城区”的理念,寻求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途径。

古井镇依托古井酒厂的崛起与发展,现已形成以白酒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白酒产业集群。

现有工业企业134家,其中白酒生产企业102家,有白酒生产许可证企业87家,占全省有证企业的30%以上。

在第七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做靓徽酒名镇,打造中国酒都”的宏伟规划。

古井镇工业园区与镇区连为一体,在具体建设中我们有意识地做到镇区、园区、景区三位一体连动发展。

镇财政主要投资于道路、桥梁、路灯、绿化、下水道等基础设施项目,而厂方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按照古井镇的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进行实施,目前工业园区已形成四纵三横七条主干道,达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7家,从业人口万人以上。

古井镇连续三年被评为“安徽省乡镇企业百强镇”,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第三产业的繁荣,镇区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

园区建设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增加了常住人口,拉动了二、三产业,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拓宽了小城镇建设的融资渠道,营造了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小城镇建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建设品位,谱写城镇建设的新篇章。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规划是是生产力,随着古井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行政区划的调整,该镇先后共编制了4次城镇总体规划,同时编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新村建设规划。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对城镇性质、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进行了科学分析,力求体现以白酒为主导产业的鲜明特色,我们按照规划,坚持工业园区建设、市场建设和街道建设三位一体同步发展方针,以大范围控制、大空间规划、大功能分区、大环境绿化,形成资源共享、设施共用的科学城镇发展体系。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坚持用规划指导建设,严格开工许可制度,做到“一书两证”发放率100%,并做到楼房有图纸,街道有详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规范建设行为,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4、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城镇,打造魅力古井。

生产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

近几年来,我们确立了建设绿色城镇、生态城镇、环境优美城镇的发展理念,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搞好自然环境的生态建设。

在全面实施绿化工程的同时,注重景点、游园、广场、公园的建设,把街道绿化与公共绿化、滨河绿化形成有机的统一体,营造洁净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注重产业生态建设。

我们在培植白酒产业过程中,不仅拉长产业产业链条,而且使每个环节都做到生态环保;三是强化资源的生态建设,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四是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结合生态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仙人掌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大棚。

三、强化城镇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推进城镇健康持续发展。

高效能的管理是巩固建设成果、营造优美生产生活环境的关键,如何创新管理模式,拓宽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成效,是我们在小城镇建设中积极探索实施的问题。

1、强化制度建设,深化管理机制。

小城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受传统习惯和居民素质制约,管理起来可以说是困难多多。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选准突破口,掌握规律,立足镇情,初步达到了管理中的预期效果。

首先加强队伍建设。

镇政府成立了城建领导小组,下设由城建、土地、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组成的管理办公室,城建部门主抓环卫队,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

多年的管理探索使我们懂得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先后制定了《古井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古井镇城镇建设管理若干规定》、《门前三包实施方案》、《古井镇环卫有偿工作管理办法》及相应的乡规民约。

这些规定性的制度,宣传了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了公民的行为,提高了居民素质,也诱发了全民参与城建管理的积极性,起到了教育和倡导的双重作用。

2、加强环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环卫队是城建管理中最宏观、最能直接立竿见影的管理,抓好环卫队等于牵住城建管理的“牛鼻子”。

目前,古井镇纳入管理的环卫工人有30余名,共分三个层次。

一是由镇政府发工资管理的环卫工人,负责镇区内主街道、广场等由政府管辖的分管场地。

二是镇村结合处的环卫工人属于村委会自然村。

三是个别场所如各类专业市场内的环卫人员属于业主管理。

在对不同类型的环卫工人管理中,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工资浮动挂勾,并采取量化指标,科学分工,奖优罚劣,末位淘汰的动态管理,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按时倾倒废品及时清扫自己范围内的地面,在居民中已形成良好的习惯,居民素质明显提高。

3、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诱发了全民投资的热情。

资金是小城镇快速发展的瓶颈,立足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是使小城镇健康发展的一条良好的途径,在小城镇建设中,资金主渠道有政府投入,同时注重民间资金投入,并争取与大企业投入的基础设施共享,努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补助及各类捐助款,使该镇的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4、经营城镇,盘活资源,做强做靓城镇规模。

树立经营城镇理念是创新机制,盘活资源,提高管理水平的新举措,因此我们在管理中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对现有的基础设施,经济要素进行有效地整合,促使整体资产保持增值,让城镇潜在价值显现化。

据统计,我镇共盘活基础设施600多万元,如农电站置换,有线电视经营,自来水厂承包,路名的冠名权拍卖等。

四、开展文明创建,争创文明村镇。

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是治理镇容镇貌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小城镇建设管理处于探索阶段。

开展文明创建可以解决诸如城镇管理中的“三乱”、城镇建设,环境治理、居民教育三个层面上的问题,为此我们做到: 1、创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从1995年至今,我镇每年都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每年选在阳历3月和6月份两个时间至少开展一个月的创建活动,制定详细的创建方案,召开站街居民大会,号召全镇干群向不文明的习惯开战,向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并在创建中不断创新思路,加大创建力度。

2、把文明创建工作与镇容镇貌治理结合起来。

在创建工作中,让群众成为创建的重要载体,诱发全民积极参与城镇管理。

通过创建,强化规划宣传,做到依法创建,同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通过创建活动解决一些平时悬而未决的问题。

3、把文明创建与农村工作结合起来。

将农村中的新村规划、管理建设、经济发展等工作融入到创建工作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整体文明素质,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等活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新的道德水准得到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我镇将以“千村百镇”工程示范镇为契机,不断创新建设和管理模式,探索发展新途径,加快发展,按照“经济持续化,产业协调化,资金社会化,生活科学化,农村城镇化”的要求,把古井镇建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和谐有序,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小城镇。

《古井》我们村的东头有一口古井。

井里的水清凉可口。

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

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似的。

我们家的邻居是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

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的;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

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有困难,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

两位老人多次表示,要给帮他们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

“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啊。

”老两口带着歉意说。

“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

”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