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且影响最大的理论是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是宇宙起源领域中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以下是关于该理论的
一、理论概述
大爆炸理论描述了宇宙的起源和早期膨胀过程。
该理论提出,宇宙从一个极度高温、高密度的状态开始,然后开始急剧膨胀,这一膨胀过程至今仍在继续。
二、主要证据
1.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是宇宙大爆炸留下的余辉,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
2. 宇宙的年龄和膨胀:根据宇宙中的元素丰度、星系的红移等现象,可以推断宇宙正在不断膨胀,且已经历了数十亿年的历程。
这些观测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
三、影响力
大爆炸理论不仅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膨胀过程,还为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提供了框架。
此外,该理论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如粒子物理学、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等。
大爆炸理论的影响力深远,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宇宙起源的认识,而且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
综上所述,大爆炸理论是关于宇宙起源最具代表性且影响最大的理论。
它为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膨胀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
【答案】:B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大爆炸理论。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年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状态演变而来的。
现代宇宙物理学的几乎所有研究都与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关,或者是它的延伸,或者是进一步解释。
关于宇宙的起源具有代表性的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
宇宙起源的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定是宇宙爆炸论。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
早在1929年,埃德温·哈勃作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即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地远离我们而去。
换言之,宇宙正在不断膨胀。
这意味着,在早先星体相互之间更加靠近。
事实上,似乎在大约100亿至200亿年之前的某一时刻,它们刚好在同一地方,所以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无限紧密。
1950年前后,伽莫夫第一个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
这个创生宇宙的大爆炸不是习见于地球上发生在一个确定的点,然后向四周的空气传播开去的那种爆炸,而是一种在各处同时发生,从一开时就充满整个空间的那种爆炸,爆炸中每一个粒子都离开其它每一个粒子飞奔。
事实上应该理解为空间的急剧膨胀。
整个空间可以指的是整个无限的宇宙,或者指的是一个就象球面一样能弯曲地回到原来位置的有限宇宙。
根据大爆炸宇宙论,甚早期的宇宙是一大片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均匀气体,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且以很大的速率膨胀着。
这些气体在热平衡下有均匀的温度。
这统一的温度是当时宇宙状态的重要标志,因而称宇宙温度。
气体的绝热膨胀将使温度降低,使得原子核、原子乃至恒星系统得以相继出现。
从1948年伽莫夫建立热大爆炸的观念以来,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宇宙学家们为我们勾画出这样一部宇宙历史:大爆炸开始时 150-200亿年前,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
大爆炸后10-43秒 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大爆炸后10-35秒 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后10-5秒 10万亿度,质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后0.01秒 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后0.1秒后 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大爆炸后13.8秒后 30亿度,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成。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3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形成和演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