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讲座 (急救常识讲座观后感)

admin 2024-12-15 42 0
急救常识讲座

本文目录导航:

急救常识讲座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综合急救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的目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1、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第20条——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第25条——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第57条——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第60条——遇到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第65条——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会首先切断电源。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第66条——发生火灾时,会隔离烟雾、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会拨打火警电话119。

2、应掌握的急救知识

1如何拨打急救电话1202创伤性出血的处理3创伤性骨折的处理

4心肺复苏知识5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火灾等处理

3、如何拨打急救电话?

中国医疗急救电话——120 需要救护车到达地点,明显的等候地点。如:曹张新村X号X室,煤气公司营业厅门口等车病人的数量和基本病情如:一头部受伤的老人以前有无疾病或受伤历史如:半年前中风过留下联络电话如:手机号码是······固定电话是······

4、外伤出血的现场处理,首先要区分好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5、止血的方法

指压动脉血管止血法,区域性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

1前臂出血------肱动脉2手掌出血------尺、桡动脉

3手指出血------手指根部两侧动脉

6、加压包扎止血法

先在伤口上盖上干净的纱布块或干净的纸、手帕、毛巾等代替,然后用绷带或布条、红领巾、线等代替用力扎紧打结即可。

7、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

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上止血带部位:伤口的近心端;止血带下面放衬垫,止血带上得松紧以能达到止血效果为宜,每隔30分钟松1分钟

上过止血带必须交班,上止血带必须做标记

8、骨折的现场处理

固定受伤部位,有出血的先进行止血

9、骨折固定的作用

可减轻疼痛 *** 、防止避免再出血和损伤。

肢体制动可用夹板,躯干制动可借助于担架和束带。

搬动伤员时勿使伤处移位、扭曲、震动。

10、固定材料

夹板、颈托等,就地取材,如木棍等,患者自身健康的肢体

11、固定方法

颈部伤固定:颈托

四肢固定:木制夹板固定四肢时夹板长度必须比伤肢所处的两个关节长,上三道固定带

12、如何搬运?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须注意不能加重原损伤部位的伤情或增加伤员痛苦

13、心跳呼吸骤停处理

请人呼叫120,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判断意识,大声呼叫病人,拍打病人的肩部

14、开放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患者意识丧失,应将患者下颌抬起,以防舌根后坠而堵塞气道。

15、判断有无呼吸

一看:胸部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声音,三感觉:有无呼吸气息,如无呼吸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16、人工呼吸

平静吸气,口包口、密闭吹气,手指捏住鼻翼,吹气的时间为1秒钟左右,胸廓起伏为有效

17、判断有无心跳

病人无心跳的表现,触控不到颈动脉搏动,病人无意识、无呼吸、无肢体活动等

18、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为两 *** 连线中点——胸骨,频率为100次/分,深度4-5厘米,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19、触电的处理

首先切断电源请成年人,不直接接触触电者的身体,呼叫120

20、触电现场处理

心跳呼吸停止的切断电源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若触电者心跳和呼吸存在的,拨打急救电话120。

21、溺水的处理

溺水该怎么预防?学会游泳,不要到危险水域附近玩耍,不要到无成人在场的地方去游泳

22、溺水该怎么办?

请人将落水者救上岸,同时立即倒出溺水者呼吸道内积水。 请人拨打120急救电话

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23、煤气中毒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冬季取暖注意通风,正确、安全使用燃气灶、燃气热水器

处理——开启窗、门通风;立即将中毒的人搬离中毒场所;如果心跳和呼吸停止进行心肺复苏。

24、遇到火灾怎么办?

逃生,立即报警119、110、120有能力时,争取灭火。

用水、使用灭火器材等有危险性!!! 预防方法:正确的使用火,学会使用灭火器材,从火场中逃生时为防止被烟雾呛昏,应该用溼毛巾掩住口和鼻,压低姿势前进,或沿地板爬行距地面20厘米内有残留空气、当在剧场、影院、写字楼等公共场所遇到火险,在所有出路均被大火封死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躲入卫生间。

因为厕所内可燃物较少,还有水源,比较利于存活。

当火情发生在其他房间时,在逃出前先摸一下门把手,如果是凉的,说明门外无火,可以逃出;如果门把手很烫,说明火势已到门外,此时千万不可开门,否则火会扑面而来。

以把床单、棉被弄溼塞住门缝,防止烟雾进入,给门上泼水降温,争取时间等待救援或从视窗逃生。

25、注意事项

预防重于处理;确保自身安全;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呼救打120电话;请周围人帮助 止血心肺复苏中学生、大学生

老年人健康讲座讲话稿内容

健康是现在越来越重要的话题,而讲座又能普及健康知识,两者结合一定很会好,下面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老年人健康讲座讲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老年人健康讲座讲稿篇一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公告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所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

目前也未检索到国内外界定公民其他素养内容的政府文件。

目前健康素养的定义是指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定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公民素养66条里的一部分知识,以后我们会陆续将全部的66条健康素养知识传递给大家。

二、健康的重要性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三、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

四、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方面1.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

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2. 适量运动: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

少饮酒,不酗酒。

4. 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老年人健康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美好的生活。

什么叫健康素养

什么叫健康素养

什么叫健康素养,现如今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的观念越来越深入,很多年轻人也开始重视健康,而健康素养这个词也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以下分享什么叫健康素养的相关知识。

什么叫健康素养1

健康素养其实是指一种能力,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是当我们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运用我们所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去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

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个人是否具备了健康素养:

第一,是否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

第二,是否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第三,是否具备了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技能。

也就是说我们考察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康素养,主要从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等方面来进行综合的考评。

很多网民朋友们可能都听说过“健康素养66条”,“健康素养66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健康素养66条”是指目前我们国家城乡居民在维护和促进健康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一共涉及到66个方面。

所以我们就叫做“健康素养66条”。

那这66条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首先是科学健康观,要号召公众树立科学的健康观,要正确地对待健康和疾病的一些相关问题,尤其是要树立完整的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体弱,而是指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状态,这种“三维健康观”非常重要。

另外,还包括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慢性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基本医疗知识与技能,以及健康信息素养。

健康信息素养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很多网民朋友们可能并不是很熟悉。

什么叫健康信息素养?它是指当我们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个体获取、理解、处理、应用健康相关信息的能力。

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知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健康相关信息,对找到的信息能不能甄别它的真伪,对甄别后认为正确的信息能否正确理解,并把它转化为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行动。

所以,健康信息素养是指个人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我们获取信息,甄别信息,理解信息,应用信息,来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一种能力。

什么叫健康素养2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

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

健康素养如何养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正确对待健康和疾病,患病时要及时地进行科学治疗,不要迷信一些所谓的偏方、秘方,以免耽误病情。

学习健康知识。

经常阅读健康类书籍和杂志,观看健康类的视频节目,懂得常见传染病与慢性病的防治方法。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细节,从小处着手提高个人的健康素养,如饭前饭后洗手、勤剪指甲等等。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意饮食与营养的协调,养成良好的作息和运动习惯,不熬夜,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

合理利用医疗服务。

合理利用公共医疗服务,如社区医院、城市医院,不选择营业资质不全的医院,就医时要谨遵医嘱,不要乱服用药物。

辩证地理解健康信息。

不盲目相信一些电视节目和书籍的健康科普知识,学会辩证地分析,避免上当。

掌握常见的急救手段。

学习一些常见的安全急救措施,这样在遇见紧急情况时可以立即采取正确的救助行为,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什么叫健康素养3

健康的`生活方式:做9件事要把握最佳时间

1、洗澡的最佳时间

每天晚上睡觉前来一个温水浴(35摄氏度-45摄氏度),能使全身的肌肉、关节松弛、血液循环加快,帮助你安然入睡。

2、刷牙的最佳时间

饭后3分钟是漱口、刷牙的最佳时间。

因为这时口腔的细菌开始分解食物残渣,其产生的酸性物质易腐蚀、溶解牙釉质,使牙齿受到损害。

3、饮茶的最佳时间

饮茶养生的最佳时间是用餐1小时后。

不少人喜欢饭后马上饮热茶,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结合成不溶性的铁盐,干扰人体对铁的吸收,时间一长可诱发贫血。

4、喝牛奶的最佳时间

因牛奶含有丰富的钙,睡觉前饮用,可补偿夜间血钙的低落状态而保护骨骼。

同时,牛奶有催眠作用。

5、吃水果的最佳时间

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饭前1小时。

因为水果属生食,吃生食后再吃熟食,体内白细胞就不会增多,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

6、晒太阳的最佳时间

上午8时至10时和下午4时至7时,是晒太阳养生的最佳时间。

此时日光以有益的紫外线A光束为主,可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从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痨和防止骨质疏松的能力,并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病率。

7、睡眠的最佳时间

午睡最好从13点开始,这时人体感觉已下降,很容易入睡。

晚上则以22点至23点上床为佳,因为人的深睡时间在24点至次日凌晨3点,而人在睡后一个半小时即进入深睡状态。

8、锻炼的最佳时间

傍晚锻炼最为有益。

原因是:人类的体力发挥或身体的适应能力,均以下午或接近黄昏时分为最佳。

此时,人的味觉、视觉、听觉等感觉最敏感,全身协调能力最强,尤其是心律和血压都较平稳,最适宜锻炼。

9、美容的最佳时间

皮肤的新陈代谢在24点至次日凌晨6点最为旺盛,因此晚上睡前使用化妆品进行美容护肤效果最佳,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和保护皮肤健康的功效。

评论(0)